“僵尸粉”乱象解读:产业链倒逼微博盈利转型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猪头三 时间:2010-10-27

  2007年初,著名画家陈丹青留下一篇《收摊的话》就决然关掉自己的博客,陈丹青在《收摊的话》中自嘲说:“我没有念过书,许多事说来不可靠,多谬误。我的见解,只是我的见解,并不就是正确,不过像诸位的留言一样,“有此一说”,不可当真。 更直言说,网络、博客近年火,实在是大家无聊。劝说年轻人多到书店,多看展览以便加深学识。相对于陈丹青的关博原因,今年8月底,广州著名主持人陈扬停止更新微薄的原因就直接多了:因为自己的微博上出现了“僵尸粉”所以就断然决然地停止微博的更新。

  所谓的“僵尸粉”,是指微博上的虚假粉丝账号,这些账号由系统自动注册而成,因注册后除了关注他人外,基本不发帖,也不做转帖等任何动作而得名。“假粉丝”曾经是为娱乐圈中人气不足的“明星”造势的一类人,他们都会在明星的活动过后收取劳动报酬。但现在,由于追求粉丝数量背后的经济利益,在虚拟的世界里虚拟粉丝产业链业已形成。

  除了虚假粉丝外,相信大家都有听说前段时间名噪一时的专业转帖、删帖的网络公关公司,还有一直都有活动迹象的网络推手。这一切都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成为了网络上的一个个灰色产业链。

  曾几何时的芙蓉姐姐、二月丫头、小胖,从前段时间的凤姐到前不久出现的小月月都是网络上轰动一时的网络红人,这些人的出名都经过一番恶搞,颠覆了传统的审美观,成为一时的话题中心。毫不例外的,他们背后都有一个幕后推手,透过网络这样一个平台被推向受众。在经过一系列的策划推广,成为一个个为受众熟知的话题人物。

  前段时间的某乳制品企业的营销事件,就是借助网络媒介进行策划、实施,运用网站论坛密集发帖、搜索引擎置顶等手段,以诋毁、诽谤竞争对手,影响其正常运营。关注的人越多,影响也就越大。

  业界人士表示,僵尸粉泛滥原因,各大微博平台急需找寻一种盈利模式,而被各大平台屡屡证实有效的微博推广方式却是名人效应。近来各大平台大打出手的策略不外乎是老一套的名人对骂、炮轰等口水战,从而吸引支持与反对方的粉丝与网友围观,僵尸粉也因此泛滥成灾。

  然而微博本身作为一种共享性、开放性和自由性的平台,但“僵尸粉”的出现,由发帖机和ID枪手通过博客、论坛的操作模式,让微博营销的正面效果逐渐淡化而走向极端。

  然而,正是由于追求粉丝数量背后的经济利益,虚拟粉丝产业链已经形成。

  就微博网站而言,策划者可以利用时下有争议的人物或事件,一方面实施并推动特定对象,使之产生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人,其服务对象包括企业、品牌、事件以及个人,创造网络推手。另一方面,按客户需求通过QQ群、发帖等方式,组织“网络打手”诋毁、诽谤竞争对手,影响其正常运营。

  由此而形成网上的正反两派,通过引导网民参与,并不断地转帖、顶帖加以放大,其中往往夹杂着辱骂和攻击。并因此而放大整个事件。以最近的蒙牛营销事件为例,就是因此而成功的微博营销。

  全球电子商务专家中国诺网认为,种种乱象表明,各大微博网站对于微博营销还没有明确的定位,微博目前依然处于一种粗放的营销阶段。僵尸粉的泛滥,某种程度表明,目前多数微博平台也尚未找到一种有效的盈利模式,这让他们在推广微博遇到极大尴尬,于是不得不采取策划等技巧与手段来吸引粉丝与推广微博。然而这一短平快的手段势必将进一步引导微博步入营销僵局。

  然而,僵尸粉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发展局限性,微博营销目前常存在着审核机制的致命死穴,而微博网站目前最为迫切的任务是,尽可能的搭建好的自身的盈利框架。

  文章作者:中国诺网 www.nuo.cn ,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各位共同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