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丁丰:短视频的流量不等于变现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猪蛋儿 时间:2017-02-28

  短视频的风口忽冷忽热。去年上半年因为Papi酱的火爆,短视频一度成为内容创业者们的首选方向,但伴随着资本的冷静,下半年短视频行业的势头又弱了下来。

  今年开年二更宣布完成B轮1.5亿人民币融资,给短视频行业又打了一剂强心针。随后,行业有迎来了一股新高潮:梨视频改版、今日头条收购美国短视频社区Flipagram、李连杰创办短视频社区“街力”。

  短视频究竟是富人的游戏还是内容创业者的天堂?腾讯科技专访到短视频平台“二更”的董事长丁丰,他从短视频创业机会、短视频变现等角度分享了二更的思路。

  变现方面,丁丰说:“短视频也是内容创业的一种,无非就是说最早是电商,第二是广告,第三是IP,现在多了一个内容收费。”

  机会方面,他认为内容付费会是非常大的蓝海。“短视频也好,内容创业也好,在内容收费上它的布局和它的规划,如果在2017年不去尝试不去做,会失去一个非常大的风口。”

  而丁丰也根据其经验提出了短视频创业的“坑”。他认为,“流量=变现”是非常大的误区,有些流量是无效流量。现在有很多平台有大量的搬运工,把大量的电视、海外的东西剪一剪就放出来,它流量特别大。他说:“用户好奇心是什么,大家都很清楚,很多搞怪的。我觉得这些流量它本身其实没有价值,没有价值不是说对平台方没有价值,而是说,对内容创业者或者对变现来说,它价值是不大的。”

  以下为腾讯科技整理后的采访实录:

  腾讯科技:二更B轮找钱的时候困难吗?投资人在这个阶段更关心的是哪些问题?

  丁丰:我们A轮是2016年3月份对外宣布的,其实我们做完A轮以后,很多机构在三四月份也主动找到我们。之前二更不管是在对外的宣传上,品牌方面,也没有大张旗鼓,很多的资本,特别是外地的北京、深圳这样的资本不太了解二更。通过A轮融资以后,大家一下子发现还有这样的公司,三四五月份我们陆续接待了一些资本。当初A轮融资的时候有一个2016年的战略布局:平台化、全国化、规模化,我们希望等到平台化、全国化、规模化的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以后再进入下一阶段的融资。等到了9月份,机构就开始说是不是可以参与到下一轮融资了。我不知道资本寒冬的概念,也没关心这块。

  资本在考虑二更的时候,可能会看二更企业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在短视频当中,二更那时候比较早提出去自媒体化,做我们自己的全平台运营,这个话题可能在很多自媒体的创业公司比较少见。我们在做全国化、集团化规模的时候也是比较少见的,可能跟一些内容创业者单打独斗或者跟一些转型的企业会不一样。

  腾讯科技:二更从一个内容生产者转型到平台,做事情的范围在扩大。内容开始变得更广阔了之后,你们的观众群体有什么变化吗?对商业化会有什么影响?

  丁丰:首先一点我认为做内容公司,我认为做一个纯粹内容公司,小而美是比较合适的。我同意你说在某些垂直领域当中做出一定高的壁垒来,做出一定的专业性,可能很容易在某些群体当中会脱颖而出。

  但二更其实是一家做影视创作生态的一家公司,我认为可能这个演变是在2015年8月份就有这样的演变过程。我们聚集了大量的导演,聚集了全国大量内容生产的团队。我是做媒体经营的。2015年那个时候我们刚刚起步,天花板肯定是看不到,但当时我看到的是一个共性,这个共性来自于大量的影视创作者。他们在产业的末端,他们基于以前PC端的视频也好,基于原来传统的影视播放渠道也好,很难生产自己的作品,很难对接一些客户资源,很难获得比较好的曝光机会,也没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品牌。他们可能只有10个人、20个人的工作坊、工作室或者小公司,他们都生存在产业的末端。

  一个客户要拍一条好的商业视频,品牌可能会找到4A,或者大的供应商,但是4A会找到专业的影视制作公司,影视制作公司才会找到更小的导演团队,一百万的订单可能到了创业订单就几十万,他们扣除制片成本能以外,毛利率可能只有10%,这个产业当中有过多的中间环节。

  我大概在2015年4月份刚刚完成天使,粉丝在几百万的时候,我们就收到很多自媒体的邀请参加一些论坛,台下的很多观众都是我很意外的,不是做自媒体的,很多是导演、制作公司。后来我去了北京、成都、重庆、广州,去了很多城市发现有同样的共性,所以我们就在2015年8月,我回来和团队商量二更从原来一家做内容的公司能不能演变成自己做一些头部内容,帮助一些跟二更相近的但是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团队去做整合。我们比他们强,我们有变现能力,我们懂新媒体,他们没有。我们利用二更的品牌、渠道去聚合他们的力量,从那个时候开始,二更就开始发生改变了。

  我们其实已经不仅仅是自己做内容,我们还可以帮助做好内容的公司去做渠道发行,去做其他整合。你刚才的问题,其实两个维度,如果二更还是一家只是做一个自己生产内容的公司,它就不可能往聚合平台去跨越。2015年的8月份,我们就确定了我们的发展方向和我们的战略,除了我们自己做内容以外,我们能不能帮助全国的影视创作者,利用这样的新媒体的短视频的模式爆发趋势,这个风口,能聚集他们的生产能力,聚集他们创作能力,聚集这些人才,这就是二更本质的商业模式。

  二更在做多元化内容的时候,人群肯定不一样,我们有不同的IP,不同的子品牌来对待进行宣发。2016年我们自己现在矩阵的号有十几个,到2017年我们应该会发展到50个以上。

  腾讯科技:二更如何处理跟导演的关系?我听说有的是拿固定工资,有的是接单?

  丁丰:其实你要看导演本身的能力,如果本身这个导演自带客户,这个形式在北京很普遍,导演从来不坐班的。像这样的导演,我们认为就是合作模式。我们也尝试在2015年的年底,我们也在北京招了一批导演,让他们坐班,后来这批导演还是出去做网络大电影,拍商业片。我们发现不同的城市它的环境、导演的工作环境,像北漂的生态他们已经形成了个体不坐班的模式。在杭州都是全职导演,在上海我们也是全职导演。

  腾讯科技:您有担心过导演把客户带走吗?

  丁丰:不太担心。第一,海量的客户。第二,现在找我们的客户,他不仅是看中二更的片子,而是看中二更的宣发能力。只要二更对宣发能力,对渠道占有率,包括品牌的溢价,有自己的能力。

  腾讯科技:渠道对二更有什么要求?

  答:每个渠道本身对二更的需求不一样,像我们其实已经在秒拍是属于第一个原创的大号了,我们在头条也差不多是这个地位,量我们是最大的。我们2016年是一千部左右,2017年我们应该在四千到五千部左右。他们也会对二更有不同的期待,他希望二更能不能独家给他,或者首发给他,有些他们也说能不能和他们联合出一些内容。比如我们和今日头条做一些自媒体内容,我们接下来会和秒拍出一些娱乐类的视频,我们也会根据不同的平台合作一些不同的项目。

  腾讯科技:对于刚刚起步的那些垂直类的短视频创业者来说,您在渠道方面能给他们什么建议吗?

  丁丰:很多垂直领域,他的需求没有那么广泛。有区域性的,在上海就没有必要发展到北京。第二它如果是垂直领域,它在垂直领域就可以,没有必要覆盖这么广。

  腾讯科技:广告主在什么样的情况找到二更?

  丁丰:我们95%都是上门客户。他们因为二更的品牌主动找我们合作的。

  腾讯科技:你们是自己做还是会交给一些广告公司的二级代理?

  丁丰:一块我们自己做自己的品牌、规划。另一块,有些代理。广告的渠道代理我们也会交给一些国内比较大的公关公司,他们联合二更去招标或者希望二更帮他们做创意,我们也是多维度开放,我们自己有自己的策划团队、创业团队,也参与一些大的项目的竞标,也会受邀到一些政府项目或者大集团的采购库。

  腾讯科技:除了广告您觉得短视频还有什么其他盈利的空间吗?

  答:短视频也是内容创业的一种,无非就是说最早是电商,第二是广告,第三是IP,现在多了一个内容收费。应该这四个维度还是差不多的。

  腾讯科技:二更对电商还不是特别的感冒,您是怎么看的?

  丁丰:内容电商的基因我个人认为是公司的基因,整个公司的基因,如果它是有电商的基因,得加上内容。

  腾讯科技:基因您是指有电商方面的专家,还是说内容比较适合用来做电商?

  丁丰:这两个都要具备,一个是他要非常懂电商的操作模式,因为是完全不同的模块,他对供应链管理、品控、电商的产业的理解,包括他未来面对的竞争对手,甚至投资方都不一样,但是另外一块,它的内容生产环节上,它适不适合做电商,其实很多美食号在做电商,我觉得很难。美食食品它的产品供应链管理,它的分发、运送等等问题,都是不太适合做电商。

  二更一直以来不是做电商的基因,我们一开始不可能把纪录片做成一个电商的纪录片,很难引导客户告诉他,这是人文情怀,你赶紧买我这个东西。我觉得它并不是一个非常顺的一件事情,可能为了做电商会牺牲很多创作的空间。

  第二个原因和我经历有关,我本身是做媒体经营的,媒体经营最大的一块就是广告。广告我认为是一个最直接,我认为供应链很短,你的变现非常快,你的收入很多是反映非常快,很接近变现的模式。

  我更关注的是内容收费这块,我觉得未来内容收费确实是非常大的蓝海,短视频也好,内容创业也好,在内容收费上它的布局和它的规划,如果在2017年不去尝试不去做,会失去一个非常大的风口。

  腾讯科技:今年行业有什么突破?

  丁丰:通过2016年的积累,大家对短视频的热度是到了一个阶段,到了另外一个平台。比如说微博,它对短视频的投入,对短视频企业的扶持,品牌的扶持也好,还是对内容的关注度也好。今日头条下半年也会发力,包括腾讯,我们其实也在年前和腾讯谈短视频这块。包括阿里的UC,包括传统视频爱奇艺、优酷,他们对短视频的重视程度。以前因为他们的流量不会给到短视频,他们可能给美剧、自制剧,平台方给到更多渠道的认知和渠道的重视和渠道的开放。

  第二,很明显很多KOL的资源,这是我获得的信息,大量很优质的好的文化类的内容需要在短视频呈现。以前他们是在电视,以前他们是图文,他们需要转到短视频上,我们接受非常多的资源邀请。优质的内容IP从图文转化到短视频。

  第三,大量的客户他们对短视频,原来短视频的贴片、冠名、植入以前是一个非常小众的事情,但是从我们开年和去年第四季度,客户的需求不断增长。

  基于这三块:平台资源方、优质IP、广告主,我认为机会成熟了。

  腾讯科技:短视频创业有什么坑?

  答:确实在短视频创业当中大家首先会简单认识到什么是有流量的,我就做什么。是不是流量来了,就可以通过流量变现,我个人认为还是有待考量的。其实很多的网红,它的流量爆发有很大的偶然性。

  “流量=变现”是非常大的误区,有些流量是无效流量。现在有很多平台有大量的搬运工,把大量的电视、海外的东西剪一剪就放出来,它流量特别大。用户好奇心是什么,大家都很清楚,很多搞怪的。我觉得这些流量它本身其实没有价值,没有价值不是说对平台方没有价值,而是说,对内容创业者或者对变现来说,它价值是不大的。

  第二,大家会不约而同做一些同样的东西,比如说美食,我发现美食短视频创业排第一的热门方向。恰恰美食变现是最难的,我们去分析,整个餐饮行业,除了肯德基、麦当劳这种大的餐饮外,很多餐饮行业品牌他真的做大就不需要这个(短视频广告)了,但是做的很小的话又投不起广告,很多有区域性,它不适合互联网。而和餐饮有关的就是厨房电器、油盐酱醋调料这些,他们不限于只是在美食上面做广告,他们也跟生活方式也可以挂在一起。要么你就做出头部来,但是非常难。要做到头部就要精益求精,就不能有批量生产,不能有批量生产,就没有规模化,没有规模化,就不能形成一个很强大的效应,这就是一个误区。

  短视频创业我个人觉得先想好,不排除有特别好的团队,小而美,它在很多垂直领域做出非常优秀的内容来,东西非常有质感,我觉得它在未来是会被资本或者被平台方通过扶植的方式,找到好的品牌主,它是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