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网络战方案首次曝光 想拥有成建制网战部队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zhuzhu 时间:2008-03-22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军战略司令部司令凯文·希尔顿13日在参议院听证会上透露,五角大楼已制定网络战相关方案。希尔顿表示,在网络空间这个独特的全球领域,“美国必须保持自由运作的能力。”长期以来,美军网 ...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军战略司令部司令凯文·希尔顿13日在参议院听证会上透露,五角大楼已制定网络战相关方案。希尔顿表示,在网络空间这个独特的全球领域,“美国必须保持自由运作的能力。”长期以来,美军网络战的准备工作一直秘而不宣,这次听证会,透露了美军网络战的一些重要情况。
    想拥有成建制网战部队

    在当今世界各国中,美军无疑是受惠于计算机网络最多的军队,在海湾战争以来的历次对外动武中,美军的信息化水平使其庞大的战争机器高效稳定地运转,其计算机网络如同人的神经系统一样延伸至美军的各个作战单位,甚至是普通的作战单兵。

    对美国军队来说,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已经越发离不开信息化网络的支撑,对网络的依赖已经成了美军挥之不去的“印记”,这同样意味着,美军的“死穴”也存在于这条“神经”上。

    正是因为如此,美军把网络战作为其军事软力量的根本,美国战略司令部下辖全球网络作战联合特遣部队,专门负责美军网络运作及全球范围C4系统。

    希尔顿说,在他的领导下,战略司令部将不仅继续发展网络防御能力,还将“主动发现并攻击”那些威胁美军系统的敌人。希尔顿直言不讳地提到,设想有朝一日,战略司令部麾下将具备整组、整营、整旅的成建制作战力量,“以发起网络大战”。他说,当前美国已拥有保护网络的技术,但必须进一步提高。

  声称美遭遇网战威胁

    此前,希尔顿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美国军用网络正遭到黑客围攻,而黑客的目的是盗取敏感的机密资料。美军网络每天面临超过100万次“打击”。虽然其中一些只是好奇的公民所为,但美国军方仍对诸如“基地”那样的恐怖组织的间谍行动和威胁感到担心。“美国的潜在对手十分了解美国对网络技术的依赖,并不断寻求从中取得优势,因此美军战略司令部必须作出反应,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他说。

    在这次听证会上,希尔顿再次强调了这一点,认为美国网络和信息系统不仅面临恐怖组织的威胁,也是其他国家觊觎的目标。“这些新对手分散在各地,互成网络,又神出鬼没。在信息技术的帮助和资金的资助下,他们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存在,不断招兵买马,通过网络等一系列途径煽动和发起攻击。”

    其实,习惯于“先发制人”的美军对网络战的重视少有能及,每天都要对付无数网络入侵,其防御实力也是可想而知。希尔顿表示,在他的领导下,战略司令部将不仅继续发展网络防御能力,还将“主动发现并攻击”那些威胁美军系统的敌人。

  美海军成立网战司令部

    据美国媒体报道,目前,美国海军的网络战部门动作是最快的。美国海军日前开始展开情报信息部门大调整,整合旗下信息情报作战能力,解散舰队信息战中心圣迭戈特遣队和圣迭戈海军安全大队,进而成立全新的联合司令部——圣迭戈海军信息作战司令部。“电脑网络是陆、海、空、太空之后第五作战领域,我们一定要掌握网络战争的主导权,而且出手必胜。这是事关美国能否继续保持超级大国地位的头等大事。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网络战司令部。”美国主管空军网络作战事务的第八航空队司令埃尔德中将在一次讨论会上如此表示,他还认为:在网战方面拥有一定实力的其他大国,比恐怖分子的威胁要大得多。

    新闻点睛/FOCUS 网络战可能触发军事革命

    有军事专家认为,世界新军事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和平时期的世界大战。每一次重大军事变革都会涌现出几个捷足先登者,它们通过进行新军事变革,以打造自己武器精良、战术先进的进攻型军队。核武器、战略轰炸机和航母等武器装备促成了美军在二战以来的霸主地位。但这种地位是否会在网络时代被他国取而代之呢?这恐怕是美国最忌惮的“悲剧”。

    不仅仅是国家级别的对手,网络战是一种不对称的战争形式,交战双方可能并不是军事、经济等同的国家或军队。一个人、一台计算机、一个程序就可能瘫痪一个国家的通讯和军事系统,这也是为什么它为美国惹来这么多“黑客”敌人的原因。高水平黑客给一个国家或机构带来严重损失的例子不胜枚举,“世界头号电脑黑客”凯文·米特尼克曾入侵北美空中防务体系、美国国防部等许多网络,并偷窃信用卡号和复制软件;1989年,西德电脑间谍入侵美国政府和大学电脑网络,其中3人被控向苏联克格勃出售他们所获情报;海湾战争期间,几个荷兰少年黑客侵入美国国防部的计算机,修改或复制了一些非保密的与战争相关的敏感情报,包括军事人员、运往海湾的军事装备和重要武器装备开发情况等。正是网络的飞速普及给了个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这个能力或许能被用来毁灭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就像《终结者3》里发生的那样。(孙广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