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戒的个性化推荐:每一次“猜你喜欢” 都在“偷窥”你的生活
在纪录片《算法:如何主导人类世界》中,以第一人称如此呈现了“算法”的力量。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或多或少被算法支配着。典型的一项,便是推荐算法。
越来越精确的推荐算法,成为了各大互联网平台的重要“武器”,似乎每分每秒都在比拼谁能更快“猜你喜欢”。尤其是在淘宝、闲鱼等电商平台,直接将“猜你喜欢”作为了首页推荐的主要板块。个性化推荐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用户的消费习惯,同时也改变着商家的营销策略。
但正如潘多拉的魔盒,当各大平台越来越依赖算法,个性化推荐算法正逐渐打破边界,也引发了监管和用户对于算法滥用的担忧。
在2022年3月1日《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施行后,涉及算法推荐的淘宝、抖音、快手、拼多多、小红书、微博等头部平台均允许用户“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看上去,这给了用户关上“魔盒”的机会,然而,想逃离算法的支配,没有那么容易。
算法“成瘾”时:被“驯化”的用户
“终于可以结束这种被监视的感觉了!”27岁的沙沙在发现包括淘宝在内的许多软件都可以关闭“个性化推荐”后,立即打开软件一一关闭,“毫无隐私且信息大爆炸的日子总算结束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沙沙都因为电商平台的个性化推荐而苦恼。最初的苦恼来自于不断滋长的消费欲,“有时候你只是偶然和闺蜜或者男朋友提了一嘴某个小东西,比如夸闺蜜穿的裙子挺好看,或者让男朋友从冰箱里拿一瓶汽水,结果你很快就会看到淘宝给你推送的各式各样的裙子,或者不同口味不同品牌的饮料。”沙沙随手一点开,看着看着就下了单,“不知不觉间就增加了你的购买率,比如你刚买了一个杯子,淘宝仿佛就在问你,你还想再买123456个吗?”
如果说消费欲至少还能靠自己得以控制,大量的首页推荐信息呈现出的“我最懂你”,让沙沙更觉细思极恐。
“我总怀疑我被这些购物平台监听了,明明完全没有搜索过任何关键词,只是嘴上提了一句,打开淘宝却也能看到推荐的相关东西。”最夸张的一次是,沙沙在家里对自己养的狗说了几次摸摸狗头,“晚上我顺手看一眼淘宝首页,给我推送一个狗头玩偶和狗头头套。”
像沙沙这样想摆脱算法推荐的还有很多,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14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3.8%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关闭算法推荐功能,他们希望《规定》能遏制诱导过度消费(68.2%)、大数据杀熟(61.9%)、诱导沉迷(57.5%)、过度收集个人信息(46.0%)等方面的不良之风。
在关闭个性化推荐的过程中,沙沙几度感到烦躁,因为这一设置需要的步骤并不少,“显然,平台并不希望你顺利关闭”。有媒体测算,目前平台给出的关闭个性化内容推荐的操作在5-7步之间,步骤较为繁琐。而如果用户不刻意关闭,个性化推荐则默认开启,也不会给用户更新提示。“我还专门去找了详细的步骤攻略,一项一项去点,但凡你是个没耐心的,可能就放弃了。”
各大软件关闭个性化推荐的步骤。图源:豹变
所以,在关闭不少软件的个性化推荐后,沙沙如释重负。
然而,令她自己都觉得无奈的是,两天后,她又一次打开了个性化推荐,“你以为你关上个性化推荐后世界清静了,实际上却更像是被污染了,没有了个性化推荐后就乱推荐,以原来的信息流方式塞进一堆与我生活毫不相关的东西。”
事实上,像沙沙这样的用户并不少,在微博和小红书等各个平台,锌刻度发现有不少网友都表示,“早上关闭了淘宝的个性化推荐,晚上就又打开了”、“我算是悟了,要么就是只能猜你喜欢,要么就是直接摆烂”、“习惯了个性化推荐的人还以为自己能摆脱吗?”……
而“魔盒”难以关闭的另一面是,除了像沙沙这种被迫重新打开算法推荐的,还有不少用户已经被个性化算法推荐“驯化”,难以离开这个“信息茧房”。
“虽然的确有时候会觉得自己被监视监听了,但个性化推荐的内容真的很精准,如果迅速获取到自己喜欢的内容、筛选出自己喜欢的东西,让渡隐私是我们作为用户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可能也只能接受了。”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Milly也曾是一名程序员,她深知互联网平台掌握的用户信息远远超出用户的想象,但她并没有选择关闭个性化推荐,“毕竟,你以为关闭了个性化推荐,你就逃出算法了吗?”
初见算法时:所有的“甜头”都标好了价格
要谈推荐算法是如何一步步“驯化”了用户,先让我们把时间倒转,回到初见算法之时。
正如《财经天下》所写,推荐算法最初走进公众视野,始于字节跳动的主力产品今日头条,于2012年8月上线的,作为国内首个以机器推荐为主要分发方式的新闻资讯App,今日头条上线仅90天,便横扫1000万用户,并首次在国内带火了“推荐算法”这一概念。
此后,从资讯平台到短视频平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看见了“推荐算法”的力量。而以淘宝为首的电商平台,更是一步步依赖起推荐算法。
以淘宝为例,锌刻度搜索此前公开信息,整理出其个性化算法推荐变迁。早在2013 年,淘宝就推出了排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