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股背后,唯品会的势头应该怎样持续下去?
上周,唯品会发布了其2014 Q2财报,报告显示,唯品会在2014 Q2中总净营收为8.294亿美元,同比增长136.1%;净利润为2640万美元,同比增长192.1%。
对于这一只上市两年多涨幅已超30倍的“妖股”,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愿意相信其是国内可能会在电商行业内获取相对优势地位的公司。
但如今,体量愈发庞大的唯品会,已经被行业所重视。无论是身后的当当聚美,还是身前的阿里京东,都逐步在模式及品类上进行着布局。
随着玩家的增多,唯品会建立的规则已经逐步在发生变化。作为一个包销渠道,如果只是泛泛的提供商品,平台型电商完全可以更有效率地替代你。
所以,唯品会在一定时间内会因为人口红利与高毛利率赚到钱,但当未来行业需要精细化操作时,唯品会的势头应该怎样持续下去,也许可以从现在的布局中看出一些端倪。
一切为了扩张?
唯品会的商业模式一直都很清晰:品牌方有库存我帮你一站式销掉,我用五天一波的饥饿营销让顾客不断光顾和冲动性购买,买手团队与数据支撑负责选款,主要针对二三线城市客户的以二三线品牌为主的快速迭代上新。
特卖的商业模式已被证明成功,但如今的唯品会面临的是必须扩张的压力与一滩浑水的市场。
唯品会在年初曾经表示,其在一定时间内会持续深耕现有特卖模式,仅限于在非核心标品类逐步试水第三方平台,同时拒绝自有品牌,做好代销代运营模式。
这也就意味着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这段时期,唯品会需要在维持高毛利率,持续盈利的同时,还要保持足够高的增长速度。这听起来并不容易。
电商要想生存壮大,无论从用户体验还是规模效应上来看,最重要的环节在于仓储物流。相较于其他的电商公司,特卖模式需要商品的入库和出库非常快,唯品会理论上每五天仓库里的货大概要100%地周转一次。有效率并且低成本地来完成这个过程并且拥有较高的仓库管理水平,物流体系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但在仓储这种需要持续不断投入的方面来看,比起已经建立了成本优势的京东,唯品会还差的太多。因此持续发力于仓储领域,降低履约费用所占比例是维持唯品会盈利的重要手段。
仅有这些一定不够,如果不能维持唯品会现有的高增长率,它将失去了有效竞争的能力。刨除人口红利带来的利好,唯品会需要从移动端与品类扩展上发力。
特卖模式天然适合移动端,在Q2,唯品会的手机端GMV占比46%,7月份超过50%。他们把当年用在PC端搜索、网址导航和关键词上的营销手段重新拿到了微信和分发渠道上。
同时从市场环境来看,京东等多家B2C公司已经逐步发力于非标商品,一旦唯品会的议价能力降低,经销商被逐步瓜分,毛利率方面的优势减低,最终能够支持唯品会价值提升的,更多的是品类上的扩张。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唯品会现在以服装鞋帽为出发点,贴女性电商标签,以“特卖”为核心模式,选择行业毛利率高、库存周转快的品类,通过内部或外部力量进行品类扩张,
在拿到乐蜂的渠道业务后,Q2乐蜂及其自营化妆品业务GMV达到1.77亿美元,坐二望一也证明了这种并购模式并非不可行。
唯品会目前只有6个人在M&A团队,对于未来的并购,标的公司的业务必须是和唯品会现在业务呈现互补,需要带来实际价值。对于现金储备相对较弱的唯品会,他们不做,也没有时间做财务投资者。
对标亚马逊,还有那些可以玩的?
抛去横向一体化的品类扩张,唯品会顶破低毛利率的天花板还需要依靠另外几方面的努力。
电商都想学亚马逊,B2C业务贡献流量,其他业务贡献盈利,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来看。
对于亚马逊来说,背靠庞大的B2C客流,通过第三方平台、企业云、广告、物流等高毛利率服务获取利润正是所谓“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一种体现。
金融现在已经成为了大型电商企业的标配,其基本目的一定是为供应商提供服务,降低融资成本,完善生态圈。
目前,唯品会已经拿到了小贷及保理牌照。同时正在申请支付牌照。除去增强供应商及用户黏性,现金流产生的利息收入同样十分重要。
从企业云方面来看,AWS(Amazon Web Service)近几年持续快速增加,在2013年已达30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60%以上,远高于亚马逊整体业务21.9%的增速。
而对标京东,其在2013年也推出了电商云平台,目前主要工作是对云计算商业模式的讨论,教育市场以及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唯品会在技术上的投入目前中规中矩,主要精力在于投资于整体IT系统来更好地支持未来增长,其团队规模也将在今年扩充一倍左右。同时唯品会在美国开设了一个研发中心,除去提升用户前端体验之外,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推荐也许可以使得未来用户重复购买率更高。而在未来,企业云应用有可能成为金融之后的电商生态圈的又一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