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微信情缘
不知何时开始,我们不难看到街上的老人熟练地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手机,按动触屏的按钮,对着手机话筒爽朗地进行家长里短的聊天……
老人们的微信情缘或许就是从一些平凡而普通的家事开始。
一、用户体验就是简单、平实和细节
每次途经T.I.T创意园,都会想到这里和微信的关系,毕竟在这个并不起眼的城市一隅,微信就在这里诞生。
作为一款功能上并没有任何惊世骇俗的手机软件,却可以在短短数年间改变了不少人的聊天习惯,甚至让原本和互联网绝迹的老人家都能随心所欲跟上时代的发展,这不得不说是一次值得被赞颂的成功。
诚如乔布斯当年开发OS X般,他要求自己的程序员把一些无关重要的界面元素给去掉,他认为窗口里面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这些窗口本身。
当我们打开微信的孪生兄弟——QQ时,不难发现这款软件的各种精致界面,以及复杂的功能,是的,很复杂的功能,和以前的简约对比而言,现在的QQ实在太强大,同时太复杂了。我们究竟可以利用其中的多少?记得以前还仅有QQ空间时,不少人很愿意在这里分享各种信息,但不知为什么,腾讯似乎觉得只有QQ空间还不够,于是开发出诸如日志、说说、微博……但身边的朋友却逐渐放弃在QQ上的活跃,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微信朋友圈的各种信息。
简单、平实,不管任何时候,依旧是许多人所喜欢的功能,不需要花哨的外表,只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就可以学会操作,并且能利用这些功能让自己与世界进行联系,足矣!
懒惰是人类的共性。正因为懒惰,让原本热衷于在QQ空间更新信息的朋友逐渐放弃这个平台,因为他们对如此的选择不知所措。微信让懒惰的人可以以一种懒惰的方法进行沟通。如果你有话想说,只须打开微信平台,然后选择朋友圈发送,就可以简单方便地分享心情,无论是一段话,还是一张照片,甚至是一篇分享文章,只需要动动手指便可以轻松实现。
或许有朋友对此嗤之以鼻,因为微信的操作实在太简单,毫无技术难度,而微信的功能如果从专业角度去看待,依然有这样那样的缺陷 —— 但对于那些毫无电脑操作能力的人而言,微信于他们已经足够方便。
二、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
作为一名技术专家,要设身处地站在一个丝毫不懂技术的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一件彻底的难事!
懂与不懂之间,看似只有一线之差,其实往往存在巨大鸿沟。当我们进行产品设计时,传统思维是需要从专家视野来衡量这个产品的功能与效用是否符合既定的目标,而这些目标大多以头脑风暴出现。如果产品所面对的对象同样是专家,那么自然容易产生共鸣,因为我们考虑到的,客户也有可能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然而,当产品是面向普罗大众时,这样的思维格局就容易起反作用了。
诚如一个美术科班出身的设计师看待产品时,往往会以艺术和美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他会把许多美丽的元素集中在一起,让整个产品看起来十分漂亮,但这样的后果有可能会让产品过于臃肿累赘,加载速度过慢,消费者没耐心等待而跑掉了。
这样的情况并非难以遭遇,如不少传统企业所做的网站,根本没有站在浏览群体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单纯从美观出发。他们的思维依然很传统——把网站做成如平面广告般即可,并且为达成目标把网站做成FLASH界面,每次加载都需要看一次相同的动画。或许开始时会让浏览群体颇感兴趣,但相同的东西一再出现时,这种有趣很快便成为厌倦。
我们往往都能轻而易举地说:“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事实可以真正做到的人寥寥无几,因而才有乔布斯这样的天才的执着故事出现。
让我们时光倒流看看2007年的iphone的配置:它采用了3.5英寸的TFT材质显示屏,分辨率为320x480,手机内置416MHz处理器,机身自带8GB内存,运行的是iPhone OS系统,在手机背部拥有一枚200万像素摄像头,手机功能丰富,全新的操作体验更是吸引力众多用户的关注,这款手机按当时的配置来说绝对是一款非常强悍的机器。
尽管2007年以前已经有触摸屏手机上市,但当时绝大部分依然是电阻屏,而并非电容屏,想更好地使用手机需自带的触屏笔,尽管这在当时已经十分方便,然而那时的人们还不能想象几年后的今天,手指已经成为沟通的第二工具。
这就是乔布斯对用户体验的其中一种执着的体现——让复杂的系统变得简单易用,他并非把产品功能简单化,而是把不该出现的一律进行删减,譬如说触屏笔,既然手指可以沟通,何必再附加一只容易丢失的小笔呢?
当我们回到手机QQ和微信这两个平台之间进行对比,不难发现QQ无论功能还是界面,其实都会比微信更丰富,譬如说“动态”一栏,里面不但包含了游戏、福利、阅读……QQ音乐、QQ团队、QQ生活优惠,甚至连腾讯新闻也拥有,可谓是应有尽有,但当笔者把这个功能展现给老人家时,他们扶着自己的老花眼镜看了老半天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太复杂了。”
微信平台则简单不少,老人家往往一开微信,直奔的主题就是朋友圈,看看自己的朋友有什么新鲜共享,然后就是聊天群,听听里面的老友记在说些什么胡话。
简单的操作,简单的界面,却让他们粘在微信上一段很长的时间,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背后真的那么简单吗?
三、二八原理的再度展现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认为: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常占多数。因此,只要控制重要的少数,即能控制全局。反映在数量比例上,大体就是2∶8.这就是这则应用很广的“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2/8原理”。
无论日常生活还是特殊情况,二八原理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看看自己的手机的各种APP软件,经常用的是否只占其中的20%。
当我们的碎片化时间被手机占据后,或许我们会利用手机在短时间内学学英语,读读新闻,聊聊天,听听音乐,看看视频。但我们有没有试过毫无目的地左按右按,却依然能打发时间?
毕竟碎片化时间就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能拥有的时间不长的零丁片刻,而我们通常都会在这些时间里利用自己最熟悉的操作来打发时间。
因此,假如我们去亲身实验一下,或许就能看到自己在碎片化时间里干的事情,往往都是自己习惯做的事情。
每个人的习惯都不一样,甚至有些人的习惯千奇百怪,但如果归集在一个较大的共同点而言,有些人类的共性可以让习惯变得常态化、通用化。
如人类的相互影响,也有可能让一个人的习惯出现变化。如笔者所了解的老人家习惯于登录微信后寻找朋友圈和聊天群的信息进行阅读,是因为在他的朋友圈子里经常有各种信息共享,因此久而久之便让老人家的阅读习惯产生了变化。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便有可能成为专家。由于老人家经常使用微信的缘故,因而有些时候他们对于微信的了解比笔者更熟悉,毕竟兴趣是了解一切事物的根源。
微信简单易用的操作界面,让老人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学会如何使用,当他们不断利用微信与朋友沟通时,这种反反复复的操作也让他们成为使用微信的专家。
四、兴趣是了解一切事物的根源
在PC年代里,老人使用电脑成为专家可以成为新闻;然而在现在这个微信的年代里,老人使用微信聊天、购物已经成为一件十分普通的事情了。
基于微信的简单易用,让老人家可以在极短时间内与时俱进,学会怎样利用微信和自己的亲朋好友进行沟通。
同时,由于反反复复的实际操作,让他们对微信这个软件的信赖度和安全感大大增加,因此当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微信上的电商项目时,那种抗拒心理将大为减少,也愿意学习如何利用银行卡在微信上购物。
毕竟,兴趣是了解一切事物的根源。微信这种简单易用的操作方法,让不少老人家都愿意使用微信和自己的亲朋好友进行联系,当他们早已习惯微信沟通后,将逐渐喜欢上这个产品,当然也有很大的机会喜欢它的衍生物。这种爱屋及乌的感情或许就是微信开发团队的目的所在——让更多的普罗大众感受微信的平易近人,让更多的商家喜欢微信那庞大的用户群体——一切依然围绕着微信这座隐形的网上房地产大亨而转动。
正如笔者某位朋友所言:“假如连老人家都能攻陷,那么还有什么是不能长驱直进的呢?”
笔者一直在思考,我们常说的用户体验,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粘合在自己的平台上,而微信或已成为值得一书的真实案例。然而老人和微信之间的情缘,一方面是基于微信的良好操作界面,而另一方面更是因为时代的趋势 —— 手写触屏可以让老人随心所欲地和朋友们进行“笔谈”,移动数据的日益发展让微信语音可以轻松地传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当用户体验到达合适的临界点时,将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而这些人不但成为时代趋势的一份子,更有可能因为共性的力量而推动着其他人的生活习惯的改变。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 —— 基于为老人们服务的电子商务市场 —— 毕竟在许多互联网专家眼里,老人们依然和互联网绝缘,在如今红海一片的电商格局中,这片蓝海能否出现?就让时间为我们解答吧。
本文作者邓剑锋,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ok9m.cn,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