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4-01-04
三、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内部审计应注重内部控制和经营风险管理。随着内部审计内容由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开始致力于改进管理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等建设性审计上,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也就成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了。内部审计工作应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注重对被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 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的监测和对主要业务经营风险的评估。即:要对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系统是否完善进行检查、 评价,提出咨询意见并监督改进。要对公司整体经营目标、 过程、 质量和风险进行审计和评价,根据风险的大小,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对风险业务进行动态、 实时的识别和监控,使内部审计逐步从管理保障向风险保障转变,从被动发现问题向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转变,为实现企业集团整体目标服务。2.注重内部审计过程中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尽管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做到独立、 客观、 公正,但并不排除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相互之间加强协作与配合,而沟通正是实施这一过程的重要手段。首先,沟通可以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内审人员常因与被审计单位管理者所处立场不同,缺乏共识,而导致被审计单位出现不合作的态度,使审计工作处于不利的局面,通过沟通,双方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促使双方更加主动的履行各自的职责。其二,沟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不同的被审计单位业务性质、 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各不相同。适当的沟通,有助于内审人员发现审计线索,找出问题的关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以偏盖全,想当然地分析问题;有助于审计人员对各种复杂、 疑难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做出合理判断,降低审计分险。第三,沟通有利于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和整改。在审计业务执行过程中,内审人员往往会发现被审计单位在内部控制、 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获取被审计单位的信任,使他们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配合,从而有利于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 在审计沟通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在审计开始时,应对被审计部门抱信任的态度,与他们讨论审计目的、 审计内容和拟采取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及时与当事人讨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改进的必要性,并探讨改进的可行措施;将其中发现的问题以非正式方式告知被审计单位,以便及时就地解决问题,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3.应提出管理建议,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增值服务。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问题并不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惟一目的。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处于同一组织,其工作目标实质上也是同一的,即增加组织的价值。因此,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鼓励被审计单位提出其所关心的问题,以确定潜在的重要审计领域;在审计过程中,注重与被审计单位对相关审计问题保持充分沟通,这样,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对管理者而言就不会是完全的惊奇,也增加了审计建议被接受和执行的可能性。在提出最终审计报告时,采取建设性的语调,重点放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改进的可能性和改进措施上,被审计单位已经采取的改进行动也应包括在审计报告中,以反映其对审计工作的积极态度。4.应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现代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求在内审工作中发现问题,还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对内审人员的职业要求越来越高,一般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审计人员必须是:熟悉会计、 审计业务;掌握经济法律、 法规知识;了解和掌握企业整体运作情况,熟悉经营业务和风险控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的运用;具备与各部门不同层次人员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和能力。因此,内审人员应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工作中培养观察问题的敏锐性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