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资源整合的构想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1-04
(一)审计队伍力量薄弱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愈加突出。企业对审计工作的日趋重视所带来的对审计资源需求量的上升态势,审计外延的不断拓展,审计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形成了审计人力资源相对紧缺的格局。审计部门超负荷运转,审计人员疲于应付,潜在的审计风险在积聚,注重了审计数量,忽略了审计质量,其后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仅是直接的经济损失,更多的是对企业声誉的影响。
(二)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与审计人员知识老化的矛盾。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审计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审计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国家审计准则》及一系列的法规、规章制度的出台,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新要求。从现有审计人员总体状况来看,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更新缓慢、知识层面较低、知识结构欠合理,使新形势、新任务与审计人员知识老化的矛盾日趋明显。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要求与审计手段落后的矛盾。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手段的信息化,要求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系统的检查、原始数据的采集、计算机语言的选用以及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等方面应具有一定的能力。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的认识还很肤浅,还处在初级阶段,对计算机的利用仅局限于文字处理、表格编制上,对于软件的应用或运用软件的特定功能规范有序地开展审计,高效能、规范化地进行审计分析的现代审计管理模式还知之甚少。
四、企业内部审计资源整合矛盾解决措施。
(一)积极稳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首先要量力而行,审计人力资源与审计任务的矛盾直接影响到审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接受审计委托时要考虑审计队伍人力的承受力,根据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审计项目计划;其次要合理配置现有审计人员,对实施的审计项目要综合考虑,在组织审计组时,一定要注重审计人员的合理匹配。
(二)加强学习,时刻注重知识更新。
审计队伍现状要求我们尽快优化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逐步形成一个知识合理、优势互补、数量和质量相统一的复合型专业队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抓思想作风建设,其次要加大培训即继续教育力度,多渠道、多层次,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重点学习《审计法》、审计署号令、计算机技能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内容,以充实和吸收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法律水平,使审计机关和现有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利用计算机审计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由于计算机在企业内部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企业财务软件的应用,企业开展计算机审计已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计算,而是应该形成一个系统的审计规范且将其融入一套软件程序,以适应审计工作需要。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从易到难,具备基本功能的审计软件可以外购。但对于已推广应用财务软件的企业,可考虑组织力量自行开发审计软件。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主要参考文献:
[1]谭劲松,黎文靖。民营企业内部审计:
理论框架与发展对策[J].审计研究,2003.1.
[2]孟扬。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11.
[3]张小秋。对企业内部审计资源整合的探讨[J].山西审计,2005.5.
[4]周莉。关于整合审计资源的几点思考[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10.
上一篇: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建议
下一篇:浅析企业绩效审计的难点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