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手工审计与电算化审计的九大差异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大中型企业已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系统,这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审计线索、审计对象、审计手段、审计证据、审计方法、内部控制、审计环境、审计档案和审计人员9个方面阐述了手工审计与电算化审计差异的主要表现。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手工审计;电算化审计
手工审计,即传统审计,称为“手工”是针对“电算化”而言。所谓电算化审计有两层含义:一是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二是利用电脑进行审计。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手工审计与电算化审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9个方面。
1 审计线索
在手工会计中,由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每一步都有文字记载和经办人签章,因而审计线索非常清楚。而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首先,用电脑运行会计软件,输入记账凭证后,账簿和报表瞬间自动产生,使证、账、表之间的关系不易直观显示。其次,电脑容易制作副本,使审计人员难以区分原件和复制件。最后,磁介质擦写不留痕迹的特性,使得非计算机专业人士的审计人员无从了解修改前的情况及修改者,甚至连数据是否修改都难以辨别。这些本身操作不复杂的会计电算化核算过程却增加了审计人员理清审计线索的难度。
2 审计对象
审计对象主要是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具体表现为其载体——会计资料和其他一些经济资料。在手工审计下,会计资料的载体是纸介质;而在电算化审计下,会计资料存储在硬盘、软盘等磁性介质上,相对于纸介质来说,磁介质有易擦写、不稳定等特点,其对象包括整个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会计资料是否涂改,是判定其合法与正确的一项重要证据,但在电算化系统中,涂改有时毫无痕迹。而某些外来的因素如病毒、瞬间高压等可能会造成磁盘上信息的丢失,影响会计资料的完整性。
3 审计手段
在手工审计中,无论是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还是撰写审计报告,均是手工操作。而在电算化审计中,很多工作可通过电脑进行。如审计抽样,可根据统计分析的原理,结合计算机语言,编出一套抽样软件用于抽样调查。因此,应用电脑后,审计人员不仅可减少很多烦琐的手工计算与复核工作,而且利用电脑处理比手工操作更快捷、更准确,审计效率和效果都大大提高。
4 审计证据
(1)书面证据的差异。在手工审计中,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明细表等书面证据各有所用。而在电算化审计中,在输入记账凭证后,其他一切都由电脑处理,账簿和明细表等只是记账凭证的衍生物,失去了作为证据的作用。
(2)环境证据的差异。环境证据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事实,如被审计单位有关内部控制的情况、管理人员素质等。在手工审计和电算化审计下,内部控制和管理人员素质的不同内容,导致了环境证据的差别。
5 审计方法
在手工审计中,审计方法主要包括制订审计计划的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和提出审计报告的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等;具体包括核对法、查询法、函证法、观察法、分析法等。而在电算化审计中,审计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可分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和面向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审计方法。关于前者,具体参阅审计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办法》。关于后者,可进一步分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程序的审计方法、数据文件的审计方法和内部控制的审计方法,具体包括测试数据法、并行模拟法、嵌入审计程序法、代码比较法、程序解析法、受控处理法等。
6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包括为取得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审计人员据此估计审计风险、确定审计范围、制定审计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