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企业审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劲梅 时间:2014-01-04

       审计工作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是决定审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实际工作中总会存在这样那样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因素。毕竟,审计工作不是在真空中开展的,必然要在遵守内部审计有关准则的前提下结合企业实际,才能把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落到实处。以下就对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一些主客观因素做分析。

  一、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
  
  1.企业管理者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相比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企业审计部门属于企业治理结构中的一部分,其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企业审计质量受企业重视程度的影响程度较高。内部审计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企业领导。如果企业领导人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就会对内部审计工作予以支持,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就高,工作效果就好反之,则差。有的高层管理者正确认识了审计作为增加企业价值,管理企业风险的职能,因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配备符合需要的审计人员,重视审计成果的运用,为审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但,由于企业管理者作为有限理性个体,可能为自身利益,忽视审计工作的价值,迫于上级要求,虽然设置了审计机构,却当作一种摆设,可有可无,审计部门成了安置型部门,工作开展不正常,更谈不上审计结果的落实。
  2.审计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不合理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二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考虑组织的性质、规模、内部治理结构及相关规定,并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审计机构的设置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管理需要,是否有应有的独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审计工作的客观性。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尽合理,审计独立性很难发挥。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取决于管理层的重视程度。目前有的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有些企业设置不合理,将内部审计并入其他职能部门,缺乏实质上的独立性,难以真正发挥监督职能。有的集团在基层企业虽然设置了审计机构,配备了审计人员,但同级审计缺少独立性。因此,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不能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及其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内部审计职能的正常发挥。
  同时,审计人员的配置也非常关键,要很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就要求企业配备符合企业需要的审计人员。从现状看,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部门转岗而来,大部分审计经验不足,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审计的范围及广度受到限制。有的企业审计人员年龄偏大,承受不了出差、加班等强度大的审计项目。没有高质量的信息,企业很难据此进行决策,就会影响治理效果。
  3.审计质量管理不到位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审计质量的核心是审计成果的质量。目前,许多审计成果普遍是“粗加工”多、“深加工”少,“初级产品”多、“精细产品”少。在目前情况下,质量标准难以统一,各企业的审计环境、审计地位、审计技术方法、审计人员素质等参差不齐,严重制约着审计工作质量。具体到审计项目,主要表现为:
  (1)审计计划不够科学,审计目标不够明确,不考虑风险和审计资源,工作计划注重数量,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
  (2)审计准备不够充分,缺乏深入的审前调查,制定的审计方案脱离实际,缺少针对性,操作指导性不强,重点不够突出。
  (3)审计实施不够彻底,抓不住关键,重大问题没有查深查透。
  (4)审计定性不够准确,审计证据不充分、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缺少规范性,随意性比较大。
  (5)审计工作底稿复核不够细致甚至无人复核,审计事实得不到落实,差错率较高。
  (6)审计综合分析不够透彻,审计意见和建议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审计报告格式,其质量和水平不高。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