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务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小波,李青 时间:2014-01-04

       摘要:企业审计始终是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回顾企业审计如何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纲要》与审计实践,具体分析了创新深化企业审计涉及的内容,以及审计方式方法的改进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审计;经济发展方式;审计内容;审计方式方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刘家义审计长撰文指出,审计工作要更加自觉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和任务,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在更高层面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企业审计①始终是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如何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摆在审计实务界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 文献综述
  刘家义(2008)指出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国有企业审计应该围绕“质量、责任、绩效”开展工作,首先要弄清楚企业会计信息、资产和管理的质量,进而弄清企业法定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然后才能评定企业绩效状况。刘家义(2010)指出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促进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以企业审计为依托,加强对科技和自主创新投入的审计监督,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企业和经济责任等审计中,加大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的审计,促进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揭露和查处力度,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更加关注因决策不科学、不合规、管理不严格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市场经济秩序;更加关注企业执行“走出去”战略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内部管理模式,维护境外国有资产安全;加大对体制机制性问题的揭示和反映力度,推进深化改革、完善法治和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孟焰、张军(2010)认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实施机制应该包括优化审计准则制定机制、完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立审计技术手段跟进机制等。陈尘肇(2011)提出加强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的几点建议:找准监督的着力点、搭建审计信息平台、优化组织方式、加强审计成果应用和推动外部体制制度完善等;具体到企业审计涉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等政策,整合财政、金融、企业、资源环保等等专业审计,侧重分析政策对产业和国有经济运行的影响等。
  二、 创新深化企业审计的内容
  1. 以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创新深化企业审计。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中央企业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有效增强:国有资产大幅增加,企业效益稳步提高;布局结构趋于优化;核心竞争力有所增强。但中央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完全到位,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如违规投资国家调控类项目和限制性行业,节能减排政策执行不到位等;国有资本分布面仍然较宽、较散;一些中央企业资产运行质量不高、后劲不足的问题还很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度比较高,不少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还缺乏一批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在国际标准和竞争规则的制定中影响力小等问题。对照《“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个坚持”的总体要求及其对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的具体要求。企业审计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对宏观经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宏观调控是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配置资源作用的有效补充。中央企业在坚持市场化运作、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同时,必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特别是“十二五”时期,要贯彻落实围绕主题主线的政策措施,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企业审计要及时揭露和查处企业在贯彻中央各项决策中的失职渎职、弄虚作假、不作为和乱作为等问题,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关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遇到的新问题。
  (2)加大对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审计力度,确保国有资本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资本要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审计要关注企业投资偏离主业,甚至投向“两高一剩”等调控类项目和限制性行业的问题,促使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剥离重组非主业资产,做大做强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关注企业兼并重组中的政策性、体制机制性问题,推动实现企业间资源优化配置;关注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经验、问题和困难,促使国家有关部门在财政、土地、技术创新、金融、经营环境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3)加大对企业科技投入和创新的审计力度,促使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企业审计要关注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少、技术储备不足,内部科技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企业间缺乏创新合作和支持机制等问题;揭示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体制性障碍;推动企业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企业通过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实现企业发展转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4)加大对收入分配的审计力度,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企业审计要关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情况,特别是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和使用中的问题,促进深化预算制度改革,优化制度设计,完善法律法规,推动国企红利为全民共享;关注行业间、企业间及其内部收入分配差距大,高管层股权激励的授予和行使不规范等问题;关注企业捐赠方向、用途及制度安排等问题;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收入分配的透明度。
  (5)加大对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情况的审计力度,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的约束性指标。企业审计要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措施未完全落实,节能减排效果不佳,甚至造成环境污染或污染隐患;节能减排核心技术过度依赖进口,技术进口支出居高不下;兼并重组能耗较高、排污量较大的企业,导致节能减排指标反弹;地方政府或部门下达给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存在偏高、偏低或者没有下达的情况,政府部门监管不力;地方政府为达到节能减排考核指标的拉闸限电行为。
  (6)加大对“走出去”战略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企业审计要关注中央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政策性问题、体制性障碍,促进各有关部门提高综合统筹能力,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对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宏观指导和服务;强化境外资产的审计监督,关注境外投资的经营风险和非经营风险,维护我国海外权益;关注我国企业在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定价上的话语权;关注“引进来”过程中对外资的依赖性,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
  2. 以维护企业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创新深化企业审计。经济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只有国家经济安全有了保障,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央企业所处的行业和领域,关乎国家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近年来中央企业大力开展公司制改革,积极推行规范化管理,逐步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实施资金和债务集中管理,节约了资金成本,加强了对外投资、担保和借款的管理,风险防范意识显著增强。但是在一些领域仍存在影响国家产业安全、信息安全等经济安全的突出问题;“三重一大”决策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