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务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1-04
1. 加大对影响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审计力度,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企业审计要及时跟进、密切关注整个经济运行安全、国有资产、能源和资源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密切关注经济问题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及时提出对策性建议,防范苗头性问题演变成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以增强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力”。
2. 加大对权力运行机制和制度执行力的审计力度,促进企业领导人员履职尽责,规范管理。中央企业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制衡机制尤为重要。违规决策、擅自决策、盲目决策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项目多、损失大。企业审计要关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企业有无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配套措施和办法并加以有效实施;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通过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促进责任制、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健全、完善,促进企业领导人员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同时,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资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审计要关注企业按照公司法运作的情况,关注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制度安排;揭露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健全,法人管理层级过多,内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影响管理效率效益的问题;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塑造结构合理、集约经营、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3. 加大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和揭露力度,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审计要立足服务,坚持监督。从公开的材料看,企业审计要根据近年来“一把手”问题、下属企业涉案较多、作案手段翻新、案情更加复杂、风险更加隐蔽等特点,关注有关人员以合法经济形式掩盖非法事实,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损失的问题,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制度的完善、法制的健全和体制的改进,使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个又好又快发展的平台。
4. 继续加大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的审计力度,合理保证企业财务状况不出大问题。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做出正确经济决策的基础。目前,资产负债损益不实的问题尚未根本消除。企业审计要关注企业及其负责人受不正当的政绩观影响,热衷于扩大规模,完成考核目标,人为虚构业绩;揭示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等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完善企业会计体系;促使企业及其负责人加强学习会计法律法规,强化会计责任意识。
三、 创新深化企业审计的方式方法
创新深化企业审计,不仅要在内容上有所突破,更要在审计方式方法上改革创新,用审计别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查找企业审计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环节和领域,转变方式方法,提高主动性、时效性和建设性,在继承中发展、在巩固中提高。
1. 创新优化企业审计组织方式。中央企业行业领域分布广,业务模式差异明显,资产规模大。100多户中央企业,20多万亿元资产,企业审计需要进一步创新审计组织方式,从“审计一盘棋”的思路出发, 有效整合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效能;合理制定审计计划,做到凡事预则立;创新审计类型的组合,在坚持多种审计类型和形式的有机结合上下功夫,全力推进绩效审计;借助中央企业信息系统平台,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和适合的经济指标,分析单个企业、某个行业以及经济运行层面的数据,查证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和隐含其后的规律性、倾向性问题;探索建立“点(单个企业)、线(行业和上下游产业)、面(经济运行)”联动的企业审计模式。
2. 创新探索企业审计的跟踪机制。跟踪审计是在审计“免疫系统”本质下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时间维度出发立体化的开展审计监督,是充分发挥预防、揭露和抵御功能的最佳选择。企业审计需要积极探索跟踪审计制度,提前介入,及时关注企业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国有经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趋势和走向,密切关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性,及早发现影响国有资产安全的重大隐患,及时揭露和查处问题,实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降低经济运行的风险;强化审计项目动态跟踪管理;大力推行审计报告和决定的整改反馈制度。
3. 创新强化与各部门、各中央企业的长效联系机制。审计要立足开放性,坚持独立性。独立性,不是自我封闭、自我陶醉,更不是我行我素、不顾一切。企业审计需要健全与相关部委的会商机制,深刻理解和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加强与纪检、监察、国资等相关部门以及其他专业审计的协调配合,形成监督合力;建立与企业经常性沟通机制,在审计立项、实施、报告、决定等方面,听取企业的可行性意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成果、经验。
4. 创新推进企业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信息化具有适时资源共享、透明、降低信息成本等优势。与中央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相比,企业审计仍然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尽快逐步组建一支高水平的数据分析专业化队伍,探索建立国家审计的企业数据中心,摸索开展联网审计,对重要业务的电子数据开展实时的切片、切块、钻取、旋转等多维分析,及时准确地发现风险单位、风险业务和风险资金,及时充分地揭露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隐患和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同时,探索建立基于“免疫系统”模式下的国家经济安全监测体系,通过与财政、金融等数据的共享互通,追踪分析重大资金流向,及时反映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异常征兆,提出防范和应对损害国家经济安全的具体措施,将显性或隐性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发挥预警和防御作用。
5. 创新完善企业审计报告制度。审计报告制度,是促进信息公开、政务公开的重要举措。目前企业审计报告制度主要以“两个报告”为主体、单项审计结果公告做配套,但是推进力度还不够。企业审计需要加快创新在“两个报告”中充分体现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加快创新单向审计结果公告的及时性、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完整性、程序的规范性等,特别是应在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的基础上,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公开。
注释:
①本文所研究的企业审计,特指国家审计中的企业审计,不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企业内部审计。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深刻理解《建议》主题主线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民日报,2010-11-15.
2. 王勇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2010- 12-23.
3. 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审计研究,2008,(3).
4. 刘家义.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审计研究,2010,(5).
5. 孟焰,张军.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实施机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5).
6. 陈尘肇. 关于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政策执行情况审计监督的思考.审计研究,2011,(4).
7. 蒋大鸣.财政审计论析.审计与经济研究,1991,(4).
8. 李崇峰.财政审计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审计与经济研究,1992,(4).
9. 卢家辉.财税体制改革对财政审计的影响.中国审计,1994,(2).
10. 胡玉红.国有企业“小金库”的危害及其对策.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
11. 桂忠才.财政体制改革与财政审计创新.广西大学,2005.
12. 张冬梅.我国财政审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苏州大学,2004.
13. 后鸿燕.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审计的发展趋势研究.苏州大学,2005.
14. 倪剑敏. 政府预算改革条件下深化财政审计研究.苏州大学,2006.
15. 吴珩.完善苏州市公共预算管理机制研究.同济大学,2006.
上一篇:影响企业审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下一篇:浅议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审计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