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1-04
具体指标解释如下:
1.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专项资金目标设定指标
指对预定目标的设定、规划情况是否科学、合理,能否体现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下拨依据的充分性:设立依据是否充分。
使用预定目标的明确度:使用的预定目标是否明确。
使用的预定目标的合理性:使用的预定目标设置是否客观、科学,能否体现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等。
使用的预定目标完成的可能性:根据使用实际进展情况,预测专项资金使用的预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2.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专项资金使用的预定目标完成程度
指使用的预定总体目标或阶段目标的完成情况。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使用的预定目标完成率=使用的预定目标完成数/使用的预定目标数×100%。
使用的预定目标完成质量=使用实际达到的效果/使用的预定目标×100%。
实际达到的效果是指评价对象实际达到的效益,当效益可以量化时,则采用相应的数额;当效益不可量化时,可以采用专家评议、调查问卷等方法,得出结论。
使用的预定目标完成的及时性:使用的预定目标是否如期完成,未完成的理由是否充分。
使用情况验收的有效性:使用情况验收方式的合理性、验收机构的权威性和验收结果的公正性等。
3.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专项资金使用的组织管理水平
指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和实际情况,逐步形成和运用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基础管理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信息支持系统以及由此形成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措施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使用的管理制度保障:使用的相关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以及落实到位情况;项目合同书、验收报告、技术鉴定等资料是否齐全并及时归档。
使用支撑条件保障:使用支撑条件保障承担单位的人员、设备、场地、信息等支撑条件的保障情况。
使用质量管理水平:使用的技术指标和质量管理,达到国家、部委或行业等技术和质量管理标准的情况。
4.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专项资金落实情况
主要反映项目的计划投入、资金到位等情况。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专项资金到位率=实际拨付金额/计划投入资金×100%。
专项配套资金到位率=实际到位配套资金/计划投入配套资金×100%。
专项资金到位及时性:各项资金是否按项目进度及时到位。
专项资金财政投入乘数=财政投入后带动其他资金投入总额/财政投入金额。
5.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专项资金实际支出情况
主要反映实际支出结构的合理性、超支或结余情况、资金利用效率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使用率=实际使用金额/实际拨付金额×100%。
支出的相符性:项目的实际支出与预算批复(或合同规定)的用途是否相符,项目经费收支的平衡情况以及支出调整的合理性(只计算财政拨款部分)。
支出的合规性:项目的实际支出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6.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专项资金会计信息质量
主要反映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信息的真实性:实际发生支出的会计核算是否真实、准确和规范。
信息的完整性:项目资金投入、支出、资产等会计核算资料的完整性。
专项资金信息的及时性:各类会计核算资料提供的及时性;已完成项目是否及时进行决算与审计;形成的固定资产是否及时登记入账等情况。
7.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专项资金财务管理状况
主要反映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性、财务管理有效性及财务制度执行状况等。可细化为以下几个具体指标:
制度的健全性:专项资金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的完整性和合法性;是否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并符合有关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规定。
管理的有效性:资金的重大开支是否经过评估论证,资金的拨付是否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财务管理制度是否按规定有效执行。
需要指出的是,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项指标的集合,各项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能平均分配,权重分配是对于各项指标重要性的权衡和评价,权重的大小反映了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专项资金各项工作的重点、难度以及在资源精力投入上的差别。有关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紧急救助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这里不再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家义.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发挥审计监督“免疫系统 ”功能[J].求是,2009(10):28-30.
[2]曹慧明.论建设项目跟踪效益审计[J].审计研究,2005(1) .
[3]本刊记者.救灾款物跟踪审计是审计方式的一次创新——审计署社会保障计司王中信司长谈非常规审计的规律性特征[J].中国审计,2008(15).
下一篇:试论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