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焱 时间:2014-01-04
  3.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 
  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审计能否客观、公正、权威及有效。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总体偏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多是财会出身,知识面比较单一,缺乏与经营、管理、生产等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甚至有些还未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许多内审机构和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的约束和指导。这就大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科学、严谨性,增加了审计工作的法律风险。 
  4.内部审计方法简单、不够科学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普遍还使用事后审计、静态审计和现场审计单一的落后方法。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特别是通讯、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企业管理方法不断创新,审计工作内容大大扩展,工作内容也极大增加。此时,审计手段若依旧采用传统的方法,不与时俱进,其科学性和权威性便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四、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1.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内审机构怎样设置,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关系到树立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以及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审计部门要对其他部门有检查和监督的权利和义务,审计人与被审计人不能存在经济利害关系,要独立行使审计职权,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企业领导人要进一步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 
  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企业领导要给予内部审计足够的重视,才能使内部审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的“内向性”和对企业的依附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内部审计只能立足于企业内部管理,代表企业对内实行监督、强化服务,以促成企业经营或管理目标的实现。 
  3.内部审计手段应向现代化、多元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记录以及整个财务运作过程逐步电子化,公司管理方式也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发生深刻的变革。为提高经济活动的分析、评价水平,要加强信息化管理,促使内部审计智能化,大力发展审计的服务职能。 
  4.内部审计应贯穿整个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 
  内部审计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事前,要对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包括审查决策所依据的资料、数据可靠性,对各方面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提出自己的意见。项目上马后,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决策的执行,经济效益和工作效果进行分析。项目完成后,应对完成情况作全面、综合的审查、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这种贯穿始终做法的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项目建设中的消耗,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5.建立一套完整的奖惩制度 
  通过建立内部审计激励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和评价,肯定成绩,并进行适当奖励,能够增强审计人员的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自觉性。对于审计人员玩忽职守、重大审计错漏、重大线索遗失和重大违纪、违法事项不披露,或者未按规定履行审计工作职责,要追究审计人员责任,做到责任明确、奖惩分明,以促进提高审计质量。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6.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升内部审计的针对性 
  要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过硬、熟悉本行业特点的内审队伍,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提高审计水平。我们出版发行企业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和特征,应该针对出版发行行业的特点加强重点环节的审计。例如,在出版领域,把选题计划、印刷纸张的采购、赊销、合作出版、稿费支付等环节列为重点审计控制环节;在发行领域,把商品采购、货款结算、存货管理、赊销等列为重点审计控制环节。内审人员还要不断加强学习和交流,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在现代企业的经济运行中,有效地实施内部审计,能够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高运营效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我们出版企业总体的发展趋势虽然是好的,但是机遇也挑战并存。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吸收其他出版企业好的经验和做法,还要放眼长远,积极进取,及时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保证企业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