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暂估存货的处理方法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9
因而,对于暂估存货的核算和管理,也应将计算机技术与管理需要、管理思想相结合,探寻新的解决方法。本文从加强对存货核算和管理的目的出发,对暂估存货在计算机条件下的处理方法进行探讨,以供会计软件的开发者和ERP系统的实施者借鉴。
一、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暂估入库成本确定方法比较分析
为了反映真实库存,保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一致性,计算机条件下暂估存货的核算处理应在存货入库的当时进行,即在暂估存货入库时,用数据库“账簿”中结存单价作为暂估入库单价,当根据入库单文件记账时自动更新存货结存文件生成存货明细账,同时自动生成转账凭证,传入账务系统更新计算机中相应的总账。因此,采用何种存货计价方法对确定暂信存货的入库管估价有利且合理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常用的存货计价方法有月末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及移动加权平均法等几种方法。这几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
1、月末加权平均法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不具适用性。加权平均法指在月末进行一次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平时无法从数据库“账簿”中得到结存存货的单价,在计算机条件下当暂估入库进行时无法进行存货的核算。所以月末加权平均法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不具有可操作性。
2、采用FIFO和LIFO方法的利与弊。采用先进先出法(FIFO)和后进先出法(LIFO)这两种方法,平时数据库“账簿”中有结存单价。因此当暂估存货入库时可以实时得到相应的入库价格。但是,在物价变动时期对财务的影响比较显著。采用先进先出法,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存货的库存价值;物价下跌时会低估收益和资产。采用后进先出法,结果正好相反。在物价变动的一定时期,采用某一方法对企业可能有利,但当形势逆转时,则会对企业有不良影响。
3、个别计价法的局限性。采用个别计价法平时账簿中也可能随时得到暂估存货的入库成本,可以掌握发出存货成本和实际库存情况。但这种方法要求根据采购批别,挂上标签,分别存放,分别保管,以便发出时识别是哪批购进的。对于普通存货,若采用这种方法,会计核算不成问题,但仓库部门工作量太大,仓储、保管费用太高。个另计价法只适合于量少、价高的贵重物品。
4、移动加权平均法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可采用的最优方法。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每次收入存货后,立即根据现有存货的总价值和总数量计算出新的单位成本。每发出一批存货都要根据发出存货的数量和前一次进货时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确定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的价值,这种方法能及时提供存货的成本资料。在手工条件下移动加权平均成本法因计算工作相当繁琐、计算量太大而很少采用,但在计算机条件下,计算机高速计算的优势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使移动加权平均法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对暂估入库存货的成本的确定非常有利。
通过分析可知:移动加权平均法所确定的存货单价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说是最接近暂估存货实际单价的,而且这一方法在计算机条件下可以充分发挥其长处,克服其弱势,移动加权平均法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确定暂估存货入账价值的最佳选择。
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暂估存货的处理方法
确定了暂估入库成本方法后,需要考虑的另一问题就是暂估存货核算处理问题,即:在结算凭证尚未到达时,如何在处理暂估入库业务的同时进行账务处理;在结算凭证到达时又怎样进行发票处理;最后怎样进行采购结算以确定其真实采购成本。
我们认为设计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暂估存货的处理方法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1、确保存货信息的真实、及时与完整;2、确保用户操作简便。笔者从这两个原则出发,给出暂估存货处理的三种方法并进行分析。
方法一:全额对冲法
全额对冲法是指暂估入库时视同货到票到情况处理,票到时自动进行全额对冲的处理方法。具体讲,填制入库单时计算机自动取该存货结存单价作为暂估入库单价,生成入库单记账,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借:原材料(暂估单价×数量)
贷:材料采购(暂估单价×数量)
当录入发票时,系统自动根据采购订单号从采购订单文件、存货子系统中的入库单文件中选出与发票相关的数据进行核对,并将入库单、采购发票及采购订单数据显示在屏幕上。
如果认为差异在许可的范围内,确认审核通过并进行采购结算。系统自动根据该张入库单生成一张红字入库单,并根据采购发票结算出采购成本,生成一张蓝字入库单,自动传入存货子系统,通过记账更新存货明细账,并生成采购结算表。同时系统自动生成分录传入账务系统:
借:材料采购
原材料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其中,“材料采购”科目对应金额为暂估入库金额;“原材料”科目对应金额为采购发票金额与暂估金额的差额,如果差额为负数,则应贷记“原材料”科目;应交税金为根据发票实际应抵扣的进项税。
这种方法在存货入库及录入发票时都非常简单、方便,只要发票录入准确,就能保证该批暂估存货的处理准确无误,而且在查询存货明细表时,因为暂估存货都对应两条蓝色记录和一条红色记录,暂估情况一目了然,便于对暂估存货的管理。
方法二:金额补足法
金额补足法是指暂估人库时视同货到票到情况处理,票到时自动出发票金额与暂估入库金额的差额作为暂估入库金额的补充值进行处理的方法。具体讲,填制入库单时计算机自动取该存货结存单价作为暂估入库单价,生成入库单记账,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
借:原材料(暂估单价×数量)
贷:材料采购(暂估单价×数量)
发票到达,逐项填制发票内容。发票录入完毕,系统根据采购订单号从入库单文件中挑选出入库单,若其入库类别为“暂估入库”(在数据库设计时增加一个字段表示暂估入库),则系统提示该批存货为暂估入库存货,并生成一张调整入库单。调整单数量为零,单价为发票单价与暂估单价的差额,金额为发票金额与暂估金额的差额。
经确认并进行结算后,系统自动生成调整入库单更新存货明细账。与此同时自动生成两张转账凭证:
转账凭证1为调整凭证:
借:原材料(金额为:暂估入库调整表所列金额)
贷:材料采购(金额为:暂估人库调整表所列金额)
如果该金额为负数,则应做相反方向分录。
转账凭证2为结算凭证: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其中,“材料采购”科目对应金额为发票所列金额;应交税金为根据发票实际抵扣的进项税。
金额补足法的优点是在进行发票处理时,易于知道哪些存货属于暂估入库存货,并对暂估成本进行调整;而且可以对实际成本与暂估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差异存在的原因,如果责任在于供货方,可以及时与供货方进行交涉,以减少损失。进行采购结算时,不用对暂估入库存货另行对待,可以视同货到票到情况进行处理。
方法三:特制入库单法
特制入库单法是指设计一种暂估入库单,它不同于货到票到情况的普通人库单,而是在普通入库单的基础上增设了单价及金额调整栏目,在录人发票时填完订单号后,暂估人库单会自动弹出,录入人员可根据发票金额续填暂估入库单。最后,采购结算视同货到票到情况进行处理。
在设计入库单时,针对暂估存货设计暂估入库单,专门用于暂估入库处理。这种特制入库单与普通入库单不同之处在于:特制入库单在普通入库单的右侧增加了四个栏目:“调整单价”栏、“单价合计”栏、“调整金额”栏及“金额合计”栏。
发票到达,填制发票时,先填入订单号。系统根据订单号,筛选出暂估入库单,并使暂估入库单成为当前活动窗口。根据发票所示数据填列入库单最右侧“调整后合计”栏,系统自动计算出调整单价和调整金额。经确认并进行结算后,自行关闭入库单,发票窗口称为当前活动窗口,并且发票数据已根据修正后的入库单自动生成。其它处理与方法2相同。
特制入库单法具有金额补足法的优点,而且在进行入库单查询时,暂估入库存货的暂估成本、实际成本及成本差异都—一显示于入库单上,便于了解暂估存货的整个操作过程,易于发现暂估存货处理中的异常现象。
下一篇:浅析民航业电算化管理的思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