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
摘要:企业是微观经济的主体,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从这个角度出发,在一般原则对企业会计核算起规范作用的同时,企业会计信息的采集也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具体应用于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原则,是指会计部门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所产生的效益应当超过提供这些信息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总和。
关键词:成本会计信息;成本效益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
成本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生产的“产品”,是会计人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消耗进行分析归集,得出成本会计信息,传递给企业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税务等信息使用者使用的智力成果。成本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也要发生成本。其成本具体包括:
(1)处理、提供和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企业从经济业务的发生到成本会计信息的形成,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数据收集、汇总、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要花费人力物力。收集和处理会计信息的成本包括会计人员的工资、必要的办公用品、计算机硬件及财务软件、账簿费用等。当企业生产工艺复杂、产品种类多样时,成本费用在不同产品中的分配计算相应也会复杂,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提供准确的成本核算资料,其人工成本会更高。
成本会计信息最终要传递给信息使用者。财务报告编制人员依照公认会计原则编制成本信息,会产生人工费用。
(2)诉讼成本。企业提供的成本会计信息若误导了使用者,就会受到投资人、债权人或政府税务部门的起诉,因而会产生诉讼费、立案费、律师费等。
(3)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为内部管理服务的成本数据可以不同于对外报送的数据,对外报送的数据必须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归集信息,而为内部管理服务的成本数据,管理人员可以按管理目标来归集。管理人员选择归集方式带有一定主观性,当确定按一种成本归集方式而放弃其他方式时,就产生了管理的机会成本。
用于业绩评价的会计成本,是会计人员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相比较,分析各项会计指标产生差异的原因,为经理人员采取措施,调整工作计划提供依据。对差异的原因分析不清,会影响经理人员对生产成本的正确评价,从而造成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4)其他成本。在信息时代,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除了以上几种外,还包括成本信息系统开发所花费的代价及系统使用人员的培训费用、系统维护费用、对新会计制度颁布后会计人员的培训费用等。
二、成本会计信息产生效益
借助高质量的成本会计信息,决策人员能更好地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效益,成本会计信息产生的收益主要有:
(1)降低成本。只要影响利润变化的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降低成本始终是第一位的。降低成本以两种方式实现:
第一,是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通常,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日常成本管理的内容。
第二,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这些资源包括符合质量标准的劳动资料、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产品的技术标准、产品工艺过程的复杂程度、企业规模、组织结构、职能分工、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外部协作关系等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构成了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影响成本的深层次因素。在特定的条件下,当成本降低到这些条件许可的极限时,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努力收效甚微。只有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改善影响成本的结构性因素,为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提供新的前提,原来难以降低的成本在新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进一步降低。
(2)增加企业的利润。降低成本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但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战略意义的议题是如何通过增加成本以获取其他的竞争利益。当成本变动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动相互关联时,如何在成本降低与生产经营需要之间做出权衡取舍,是成本管理无法回避的困难选择。单纯以成本的高低为标准容易形成误区。成本的变动往往与诸方面的因素相关联,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只着眼于成本本身,而要利用成本、质量、价格、销量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支持企业为维系质量、调整价格、扩大市场份额等对成本的需要,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