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条件下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一、知识经济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1.知识经济对成本补偿的冲击。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C+V”是生产商品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补偿尺度,也是补偿的基本界线。成本补偿概念随着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在经济环境中,知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与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之间竞争的成败因素已不再是资本资源而主要是知识资源。我国传统会计模式中,主要围绕有形资产来设计和运行,实践中一直把科技这种无形资产耗费放在期间费用,而不反映其价值补偿积累,技术是人类的劳动成果,也是可以交换的商品,既然知识资源已成为生产要素的主要因素,因而知识资源消耗理所当然应成为成本的组成部分。
2.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新制造环境充分利用了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表现为自动化和电脑两个特征。使用机器人控制材料处理系统并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进行生产,其最大好处是可以从事产品多样化生产,解决了产品精致化的要求。经营复杂性增加,引起产品和服务类型及客户类型的更加多样化,因此,公司拥有资源的消耗也因客户的不同有很大的不同。电脑辅助设计系统不仅提高了电脑的功能,而且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表现为在某些工作上,自动化已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人造环境下的 20%~40%下降到现在不足5%.当直接人工工时还在作为分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时,劳动密集产品成本就往往被高估,而先进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却需用工时很短,只需承担很少的间接费用;在现代制造环境下,制造费用内容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已相当于人工成本的300%左右。以产品成本中占越来越小比重的直接人工工时,去分配越来越大比重的制造费用(如与工时不相关的质量检测费、生产调整准备成本等),必然会使成本信息失真,从而导致经营决策失误,产品成本失控。
3.竞争加剧使管理当局更希望得到准确成本信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到来和对外国公司部分措施的解除,使公司所面临的竞争环境空前激烈,管理当局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视成本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他们更想知道准确的成本信息。
4.网络公司的出现,改变了成本会计核算前提。网络公司的出现,使成本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网络公司只是一个虚拟公司,因而进行成本核算时,传统意义上的核算实体已不复存在,对于某一交易业务,要么是虚拟公司的各方独立地进行成本核算,要么组成了一个临时的“联合财务部”进行核算,这些都与传统的成本核算实体有本质的区别。其次,由于网络公司是一个临时性组织,当某项交易完成后立即解散,因而在成本时,似乎没有必要将短暂的经营期限再划分为若干会计期间(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方法将发生根本变化。
5.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将发生变化。在知识经济社会,人们的社会需求丰富多彩,企业大批量地生产将被满足客户特定需要的顾客化生产所取代,企业在生产组织与安排上必须体现出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生产周期大大缩短,生产周期与成本计算期可能始终一致,分步法和品种法的核算显得必要性不大。
6.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需要成本精确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因此,发现成本计算错误时,公司没有时间做出成本计算调整,迫切需要企业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7.新的管理理论与方式对成本会计影响。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先进的计算技术将普遍地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过程。新的适时生产企业(JIT企业),使存货保持最低水平,在低存货情况下,会计人员为了简化存货计价,可以采用倒推成本法,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成本计算时必须采用的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等,对现行成本核算体系将产生巨大影响。
二、作业成本法(ABC法)及其特点
当今时代,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价格越来越低的微机在企业中大量使用,计量、记录及核算成本大大降低,这使得大型公司完全可能采用先进的成本会计系统。产品成本结构变动,使主要为人工成本计量和报告而设计的成本会计系统已不能精确地反映产品的消耗,企业内、外部来自成本计量和成本管理压力,使作业成本法逐渐地为人们所重视。
1.作业成本法(ABC法 )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通过分析成本发生的动因,对于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种主要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简而言之,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就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具体步骤:
第一,作业的划分。一方面要树立新的企业观,即把企业看成是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集合体,是一个由内到外的作业链;另一方面企业的最终产品,既是一系列作业链的集合体,同时又是各个作业价值的集合体,只有这样,才能较为准确地划分各项作业。对于“增值作业”可划分为直接作业和间接作业,而间接作业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各种动因作业。成本动因是决定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活动或事项,如批次、工时、数量、价值管理等,具有相同性质成本动因组成若干个动因作业。“不增值作业”可根据具体作业类型单独核算其所消耗的资源。
第二,准确地记录各作业中心资源消耗。在各项生产资源消耗时,按其各受益对象分别记入各作业中心,从而计算出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
第三,按照各种产品所消耗作业类别和数量将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率分配计入各最终产品,从而出各最终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第四,进行作业分析,降低产品成本。对于“不增值作业”应尽可能消除,对于“增值作业”也尽可能降低其资源的消耗,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产品成本,这正是作业成本核算引伸出来的作业管理思想,也是作业成本核算应该取代传统成本核算的根源。
2.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缩小了间接费用分配范围,由全车间统一分配改为由若干个动因作业进行分配。
二是成本计算对象多层次化。ABC法要求成本计算对象不仅是最终产品,还要计算资源、作业中心的成本。
三是成本计算程序明晰化。作业成本法首先要确定费用单位从事什么作业,计算出各种作业成本,然后以某种产品对作业的需求为基础,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
四是费用分配标准多样化。ABC法间接费用分配基础是作业的数量,是成本动因,是一种多样化的分配标准,改变了传统成本分配统一的工时法。
五是提供成本信息准确化。ABC法拓宽了成本计算范围,不但提供了产品成本,还提供了作业成本,动因成本信息,为成本控制和相关决策提供了价值资料。此外,#$% 法还能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动态反映,体现成本管理范畴。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最终产品信息、制造费用计算的笼统性,使成本信息可利用价值较差。
20世纪90年代开始,ABC法在国外制造首先应用并且取得显著的成效。作业成本法在西方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作业成本法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盈利能力,但最先进的管理方法,也有不完善的一面:第一,任何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都会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不考虑环境因素,盲目使用,势必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第二,作业成本法虽大大减少了现行成本分配费用的主观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它们。如,厂房折旧、行政性工资费用等与作业活动无关的间接费用分配标准,这实际上仍未避免生产量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尽管作业成本法不完善,但它给企业成本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同时,ABM(作业成本管理)以“作业”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正在形成,由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到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以核算为基础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是成本会计发展的大趋势。
三、关于我国企业实施ABC法的几点建议
作业成本法在局部应用,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从长期来看,会促进企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作业成本法的意义并非只是计算。作业管理(ABM)把管理重心深入到作业层次的新的管理理念,它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最终增加“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作业成本法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很大影响,例如,成本分摊可以有效抑制代理人的过度消费行为,间接成本分配是协调资源利用率的有力杠杆。要应用作业成本法迫使企业必须建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我国实施ABC法,第一,要建立管理制度,努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ABC法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现有管理水平,因为只有企业管理实现现代化,才能有效地划分费用产生的环节和区域,才能准确地分析费用产生的原因和结果,也只有企业管理实现了科学化,才能对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使作业成本计算的应用具有客观保证。第二,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为成本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还处在介绍阶段,推广作业成本法在不同行业应用模式,以便于人们学习,利于我国财会人员按图索骥,掌握作业成本会计的精髓。第三,加强复合型专业人员培养,优化实施环境。在推广应用ABC法过程中,重点应加快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长期以来,财会人员分工协作的工作方式,使许多财会人员只熟悉自己负责的工作。要培养不仅是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行家,而且还要熟悉生产工艺流程、产品设计与性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要培养全员成本意识,人人身上有成本,人人肩上有指标,成本控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为ABC法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
ABC法作为现代化生产的产物,随着企业管理当局对成本管理越来越重视,企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深入及作业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ABC法将会被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