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冯丽华 时间:2013-11-26
   5)监督机制不健全。在实际工作中,单位的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 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造成国有资产账物分离,账 物不符.
    二、固定资产管理对策与建议 1)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全新管理理念。事业单位固定资 产管理水平与单位领导对此项工作的管理意识和重视程度密切相关。首 先,要实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就需要领导加强和重视 固定资产管理,这样各项管理工作才能有人抓,管理制度才能建立和完 善,管理措施才能到位,才能将固定资产管理做为单位内部管理的重点 工作,常抓不懈。其次,树立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加强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和客观要求,树 立领导和职工资源共享、节约资源的现代资产管理理念,形成共同维护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的新理念.
    2)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增强有关负责人的管理意识, 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结合 实际建立本单位相关的管理制度,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各项制度细 化,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购置、处置、出租、出借等事项要有明确 的规定,明确资产的管理责任。采购、验收、登记、维护、保管、使用 等日常管理工作都要有专人负责,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强化资产清查工作。为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 和管理现状真实、完整,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这是管理 的基础。因此,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使资产清查工作 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一是建立定期清查制度。各事业单 位至少每年年终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核对,摸清“家底”,对盘亏、 盘盈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现行规定及时处理;对资产结构、 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能,物 尽其效。二是建立重点抽查制。各单位财务部门要依据会计核算资料, 对资产使用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三是建 立离任核查制。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检查,办 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4)从人员培训入手,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坚持会计人员持证 上岗,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提高相关 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培训学习,进行考核,做到奖惩分明。第一,强 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责任感,履行职责中遵 纪守法,坚持原则。第二,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业务素质。加强会计人 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能,不断更新会计知识,熟练掌握会计业务 处理程序和核算方法,精通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恰当进行会计处理, 精确会计信息质量。第三,审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结构。内部审计必 须确保独立性、权威性。其作用包括会计账目的审核、稽核,提出更完 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纠正错误的建议,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领导 人要帮助审计人员排除干扰和压力,从而达到资产的完整,保证财务信 息真实,提高社会效益的目标。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