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监督工作的认识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1-03
1.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会计法》强调内部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要使违法违纪行为首先遏制在会计工作初始阶段;不能将不法行为放纵到发生并铸成事实后,再寄希望于社会中介机构去审计、财政等执法部门去查办、社会和政府的监督上。这样做,将减少大量社会成本。由此证明,会计立法的精髓在于强化会计工作内部自身法律监督,即用权力制约权力。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我国会计监督不力,问题还在于我们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对内部监督还存在着很多误解,因此监督能力弱化,会计信息不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1)单位加强内部监督的程度,建立完整有效的监督机制,通过制度建设、业务流程的规范、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使各项工作都有明确的程序和要求,规范内部经济秩序,减少风险或风险发生的可能。(2)而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主要是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
3.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财务收支检查和专项检查工作,发现查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健全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提高遵守财经纪律的自觉性,落实各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
4.加强对部门财务收支预算的管理和监督。(1)预算公开是实行有效管理和监督的必要前提。只有公开的监督寓于部门财务预算的全过程,提高预算的透明度,才能有效地防止各类预算“黑洞”问题的发生。财务预算不公开,容易导致职务腐败和决策失误现象的发生。(2)全面预算的管理是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将一切业务收支都纳入预算,按预算考核业绩,增强各部门负责人的依法理财意识,对财务收支、内部分配政策、预算的执行及调整、财务决算等情况实行公开,让职工享有知情权,有利于开展审查和监督;在公开的同时,进一步细化预算,将所有的预算指标都核定到具体项目,控制指标甚至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形成从上到下,环环相扣的全方位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使大家清楚要办哪些事,用多少钱,怎么用钱,做到责、权、钱的统一。
5.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由于会计人员出具的会计信息反映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他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因为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因此,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首先要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塑造会计行业诚信理念,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全面性。使得会计监督能够有效的得以执行。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不仅是对法律负责,也是对单位的经济效益负责。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但不能削弱会计监督,而且要加强包括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监督在内的多种形式的会计监督。
参考文献:
[1]李晓梅.强化监督意识,发挥监督职能.财会研究,2000,(4).
[2]周志平.会计监督若干问题探讨.经济师, 2003,(8).
[3]杨晓巍.我国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商业经济, 2009,(3).
下一篇:会计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