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简析会计信息披露的变迁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1-03
论文摘要: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直接影响公司治理的效果,创新会计披露应强化表外信息披露,强化审计报告的再审计。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变迁
会计信息披露是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受到公司治理结构的深刻影响。因此可以说,会计信息披露的每个历史阶段都存在与之对应的公司治理阶段。但是,这种对应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上并没有完全绝对地一一对应,一种公司治理结构对应一种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并不是说这种公司治理结构的整个阶段都只对应一种会计信息披露方式,而是主要存在这种披露方式。
(一)业主制阶段
业主制就是独资产权制度,它是一种产权主体唯一的企业组织形式,财产所有权的诸权都由业主来享有。由于产权单一,利害关系集团简单,会计信息质量受所有者强有力的约束,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财产安全完整、管理财产以及纳税,会计信息的主要风险基本上不存在,受法律和技术处理手段的影响较大。因此,这一时期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是账户披露。
(二)合伙制与委托代理阶段
从合伙制的产生到现代意义的股份公司产生前都属于这个时期。在这一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逐步壮大,合伙与委托代理关系日益普遍,由于企业的长期持续经营,必然需要定期结账,再加之复式簿记法把大量零散的数据转换为系统的综合信息,诱导了资产负债表的产生,这使得定期、集中地向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成为可能。
随着企业主或合伙人逐渐地不再亲自从事企业的经营,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得以逐渐分离,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经济责任也得以逐步确定,公司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人已扩大到了普通民众的范围,委托人过度分散成为必然。并且,公司经营业务的日益复杂化已使会计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技术,并非每个委托人都能够理解会计凭证和账簿中所记录信息的意义。所有这些导致了委托人对企业经营者工作的直接监督成本增大。但由于自身利益所在,委托人又不得不设法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逐渐地,由受托人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便成为大部分委托人用以辅佐自己决策的关键。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与提供者出现了分离,会计信息披露成为必要。这一时期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手段是报表披露,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在整个合伙制阶段,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样受所有者强有力的约束,但约束内容较少,其主要目的基本类同业主制,但同时要兼顾到计算期间收益和分配红利的需要。会计信息的主要风险较低,受法律和技术处理手段的影响也较大。
(三)现代股份公司制阶段
公司治理发展到甲现代股份公司制阶段,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治理结构,不管是内部控制还是外部监管都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机制。由于金融衍生工具、人力资本、物价变动等新经济问题的出现和会计信息失真的日趋严重,使得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等利益相关各方不能很好地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人们就对报表披露会计信息的方式产生了质疑,于是报告披露方式出现了。报告方式的出现并不是完全淘汰传统的报表披露方式,而是在报表披露基础上的改进,即在报表后加上报表附注等非数字信息,以记录简单数字无法表达的部分会计信息。
谈到报告披露方式,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上市公司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产物,其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已发展成为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制衡的复杂的内部控制机制,这种复杂性也带来了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完整性等也越来越多地得到外界的重视。于是,《会计准则》、《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等一系列规范信息披露的条例、法规也随之出现。披露程序中也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披露信息进行审计的步骤,审计得出的各种审查、鉴定、评估、验资、查账、审计的报告和意见则被作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的依据。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首次披露(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中期报告、年度报告)和临时报告(重大事项报告)三部分。
在这个阶段,会计信息的质量在法律前提下受经营者强有力的约束,其主要目的在于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确认和解除经济责任,从而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利益、合理社会分配。由于会计信息的利用者人数众多,所需的会计信息各不相同,又充满着信息不对称和利益非均衡性。所以,会计信息揭示的风险高,且受法律和信息生成成本的强烈限制。
下一篇:浅谈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