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生产要素分离人力物力贡献价值及其模型的会计设计的研究
为求得H,我们作如下假设:
假设在短期内,企业规模稳定,则技术水平参数A保持不变,因为它不是实质性的生产要素,而是渗透于人力和物力之中,在短期内企业规模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视为常量不予考虑。因此公式可以表示为:
Q= Lα+ Kβ
显然,上式说明在短期内,企业效益(或产出)与人力资本的投入、物力资本的投入之间呈线性关系。
运用上式可以求的H的值:
H= Lα/(Lα + Kβ)
将α和β带入H计算公式即可以求得人力资本贡献率,而后乘以企业人力物力共同创造的贡献价值即可以求得人力资本的贡献价值,从而实现人力贡献价值和物力贡献价值的科学会计分离。
另外,我们还要考虑到α和β值的代表性。由于人力资本是一种很特殊的资本,它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和高度的流动性,当人力资本进入企业,它往往不能像物力资本那样可以立即体现出它的作用大小,而具有滞后性特点。物力资本的价值转移也可能受宏观政策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波动,两类资本在不同时期对企业效益产出的贡献程度是不断变化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对多个年度的α和β进行移动加权,得到符合其变动趋势的结果,使该结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具体方法如下:
由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投入产出方程解出第一组方程α,β
Q1=L1·α1+K1·β1
Q2=L2·α1+K2·β1
得到:α1,β1
由第二年和第三年的投入产出方程解出第二组α,β
Q2=L2·α2+K2·β2
Q3=L3·α2+K3·β2
得到:α2,β2
再根据行业特点、企业性质等外部和内部因素,由企业组织专家估算对两组α,β的加权权数λ1,λ2,(其中λ1+λ2=1),得到α,β。
α=λ1·α1+λ2·α2
β=λ1·β1+λ2·β2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取先后多年的资料,通过多组α,β的连续加权,得到计算当年的α,β,将α和β代入公式H=Αl/(Lα+Kβ),就可计算出当年人力资本贡献率H,而后将H乘以企业总的贡献价值即可求得人力资本贡献价值,从而使两者科学地会计分离开来。
企业人力、物力资本贡献价值的会计分离和人力资本贡献价值的测算,一方面为企业人力资本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提供了科学、具体、明确的量化依据,使劳动者价值得到应有的体现和回报,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为国民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巨大的源泉和动力;另一方面,解决人力资本价值问题,能够充分体现中国劳动者的经济价值和巨大贡献,树立中国劳动者在国际上的崇高形象和强大实力。
四、人力、物力贡献价值会计分离模型的实证分析
为了检验我们初步构建的人力资本贡献价值计量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我们在一家企业进行了初步应用和实证验算,具体分析如下。应企业要求我们以A代表该企业的名称。
A公司1999~2001年人力投入(L)和物力投入(K)及效益(Q)如下表所示:
根据A公司3年人力资本物力资本的投入和产出的数据带入函数关系式:
Q=Lα+ Kβ
26803866.82=12608808.74×α + 61515542.51×β
30624093.17=18023977.11×α + 86620435.06×β
3535164.16=20343210.38×α+79867456.21×β
解方程组
α=1.304 β=0.2376
将α、β代入公式H=Αl/(αL +βK)得
H1999=0.2483;H2000=0.3604;H2001=0.5012
将人力资本贡献率乘以企业人力、物力共同创造的贡献价值即可求A公司人力资本的贡献价值。
1999年为:26803866.82×0.2483 =6655400.13
2000年为:30624093.17×0.3604 =11036923.11
2001年为:3535164.16×0.5012 =1771824.27
A企业人力资本贡献价值所占比例,1999年为24.83%,贡献价值为6655400.13元;2000年为36.04%,贡献价值为11036923.11元;2001年为50.12%,贡献价值为1771824.2元。总的贡献比例为100%,已经求得人力资本贡献比例,则物力资本贡献比例1999年为75.17%,贡献价值为20148466.07元;2000年为63.96%,贡献价值为19587169.88元;2001年49.88%,贡献价值为1763339.80元。该公司系高新技术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占企业总人数的1/3,1999年之前领导不力,新产品开发缓慢,劳动者积极性不高,所以人力资本贡献价值比较低。通过改革,调整领导班子,领导指导思想明确,为广大劳动者创造了施展才华的环境,从而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使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质量高,适销对路好,使企业创造的价值逐年提高。使企业人力资本贡献率和人力资本贡献价值逐年上升,效益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2.张德.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对策.中国人才,2002,(7).
3.李维安.对“外松内紧”人力资本观的反思.南开管理评论,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