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金梅 时间:2014-01-03
    第二阶段:“专业核心知识学习加核心技能训练”阶段。 
  根据会计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开设各种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如《财务会计》、《会计模拟实训》等,使学生具有会计核算、编制报表、财务软件应用等会计信息处理和分析的会计核心能力。 
  第三阶段:“专业综合知识学习加综合应用训练”阶段。 
  本阶段旨在使学生具备会计综合核算工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开发符合职业环境和业务环境的专业课程,实现“课证融合”、“模拟实训”、“顶岗实习”三者的有机结合。通过毕业前模拟真实企业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胜任基层岗位会计核算甚至是财务管理工作。以上三个阶段环环相扣,充分融合了“岗、证、课”与“教、学、做”一体化培养模式,做到工中有学,学中有工,在做中学,学中做,工学有机融合。通过“学习—工作”的循环交替,完成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推进职业能力不断提升,体现职业能力递进式发展的规律,最终将学生培养为熟悉会计准则和单位会计制度、能核算、懂税法、会理财的基层应用型会计人才。 
  4对改革教学模式的思考 
  根据“岗、证、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突出“内外结合、三阶双轨、培养五会、五能力”的要求形成“二三二五五”的教学模式。“二三二五五”是指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校内与校外实训两方结合;循序渐进地经过专业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三个阶段;结合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电算化能力训练同步进行的双轨模式;突出基本技能的“五会”、突出核心技能的“五能”和突出岗位“真实”的职业素质。其中“五会”是会珠算、会点钞、会书写会计文书、会快速数字录入、会用财务软件;“五能”是能编制和装订会计凭证、能编制账簿、能编制会计报表、能分析会计报表、能进行纳税申报;岗位综合模拟突出训练的“真实性”,即要求学生以典型、真实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全程体验会计核算等各会计工作岗位的业务处理。 
  采用“二三二五五”教学模式可以使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落到实处,使校企合作有了更加具体的抓手。有利于学校对接行业(企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内容对接技能、教师对接师傅。有利于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结合;教学环境与职场情境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结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学生身份与员工身份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结合;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结合。使课堂教学、校内实训、顶岗实习三者结合更加紧密,实现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校到岗位的无缝对接,为企业“零距离”培养和输送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思考.广东教育:职教,2010(5). 
  [2] 郝秀仙.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的思考与设想.山西大学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 
  [3] 齐晓洁.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职业技术,2007(16).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