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下谈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
摘 要: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的内容涵盖了目前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在对资产的确认及计量、披露等方面更贴近国际惯例,新准则已明确规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新准则实施后的会计信息质量也面临严峻的考验。
关键词:核算 质量 确认 计量 记录 新会计准则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原则,会计的核算要求:1、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2、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3、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以反映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会计核算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全过程,为保证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选择适宜的会计核算方法至关重要。首先,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是通过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来实现的。会计信息的真实程度与会计的确认和计量方法直接相关,会计所选择和运用的确认和计量方法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是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为基础的,这样会使会计反映的当期利润与当期实际现金净流量可能不一致,会计利润缺乏实际货币保证。其次,对相同的会计事项,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虽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但由于客观环境的要求和当事人对其合理性的判断,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对会计事项能否“如实反映”受到质疑,也模糊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处理过程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参数(如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预计残值、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需要估计和预计,这种预计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预计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一、会计确认的核算方法与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财务会计的确认,主要是解决某项交易或事项“是什么,是否应当在财务会计上反映”的问题,判断某项交易或事项及哪些数据能够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其选择、确认的标准有:①符合某一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时首先要明确某一项目如何形成会计要素和怎样形成会计要素,如形成的是资产还是费用,是收入、负债还是所有者权益等。②具有可计量性。可计量性是进行会计要素计量的前提条件,是指某一项目可以用货币表示其量的大小,只有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产生的数据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它是会计信息得以量化的基础。③具有相关性。这一标准要求确认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项目,排除不相关项目,压缩信息的多余度,增进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④具有可靠性。这一标准要求在入账前以客观的态度审核业务内容及其数据是否真实,辨别有关数据是否可验证,以防止扭曲会计信息。确认是会计核算的首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涉及如下问题:一是时间的确认,指企业发生交易或事项,在什么时候记录并登记入账。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及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作为确认依据的,如果确认依据选择不当,将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二是“身份”的认定,即确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记入哪种会计要素。如果“身份”的认定不正确,就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会计计量的核算方法与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财务会计计量,主要是解决某项交易或事项在会计上“反映多少”的问题,体现会计信息定量化特点。计量问题是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企业财务会计计量结果构成了确认、记录和报告的内容,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企业财务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个方面的内容。计量单位是指计量尺度和量度的单位,可供选择的计量单位有两种:①名义货币单位;②固定货币单位。选择名义货币单位,可以简化会计核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名义货币发生贬值,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采用固定货币单位,能够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一致性,但会计信息的反映需要依赖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或主观判断失误,会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计量属性是指计量成本,包括历史成本、重量成本、公共价值、可变化净值等。①历史成本是取得资源的原始交易价格,具有可靠性,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但物价变动时,其可比性、相关性下降,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会出现低估现象,收入与费用的配比缺乏统一性,难以揭示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②重置成本能反映真实财务状况,但确定重置成本困难,无法与原持有资本完全吻合。③可实现净值能反映预期变现能力,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它不适用所有资产。④公共价值能评价企业的财务应变能力。新会计准则为了使公司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更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并对决策更加有用,全面引入了公共价值计量属性,规定在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中以公共价值计量并允许债务人确认重组收益,非货币性交易中以公共价值确认换入资产并确认置换收益等。但确定公共价值的主观随意性大,增大了经营成果的不稳定性,“公共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