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企业会计文化的相关问题探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1-03
会计管理做为一项考核企业综合发展成果的一个杠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会计管理也逐步走向合理化、科学化,会计管理的内容会随着企业的发展更加丰富起来,这对于企业会计文化的构建将产生积极有效的正面作用,有利于企业会计文化的顺利构建和执行。
三、企业会计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会计模式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特征就是特别强调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企业对会计管理、决策职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会计人员是否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是由多种因素的共同决定与制约的。为了鼓励会计人员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的作用,必须把会计人员的参与和一定的物质利益相挂钩,用物质利益做杠杆来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但是,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汗·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共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当低一级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时,才会产生高一级的需求。因而会计人员往往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安全需要”思想,不愿主动参与企业的管理与决策。这也是目前大中型企业会计人员迟迟不能从报账理财型转化为用帐生财型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不正常现象,从原有的刚性的行政命令、制度上是无法解决的,仅考物质利益的刺激也不能凑效,只有通过企业会计文化的建设,在会计人员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关系时,才能使会计人员从“要我干”的被动型向“我要干”的主动型转变,充分发挥其管理、决策的职能。
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新的管理挂念,把会计人作为“文化人”来看待,即具有价值观念、道理观念、理想人格及荣辱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进取心的个体。它改变了把会计人员只作为生产要素来看待的传统特点,这对于会计模式的各方面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会计模式下的会计行为更富有理性,使会计模式的结果更合理,进而充分发挥每位会计人员的潜在能力。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核心在“文化”,是与会计有关的社会意识形态。会计文化是高层次的、非经济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可以使会计模式体现出一种和谐美,并挖掘其内在美的因素,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更提高一个层次,更具有美的内涵。
四、企业会计文化重构策略
企业会计文化的重构,是促进新文化创造的重要策略,也是企业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而目前,企业会计精神、道德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会计制度尚不够完善,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因此,重构企业会计文化的策略值得探索,需要创新。
1、刚柔并济策略
会计制度能够约束和规范会计工作,能够激励和驱动会计工作,能够使会计人员明确会计工作的行为要求与方式,它也是维护企业会计工作有序的重要保证,具有刚性的预设性。企业要做好会计工作,必须制定规范的会计规章与制度体系。但制度不能完全提升行动标准,随着制度激励作用的缩减,制度驱动力会变得有限和不可持续。因此,企业要在制定制度的同时,“刚柔并济”。既要用完善的规章制度约束规范会计人员的会计行为,又要以人为本,对会计人员充满尊重、信任、关爱和理解,让会计人员在和谐氛围中不断努力实践、研究。
2、渗透融合策略
企业会计文化首先在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的土壤中充分吸取营养,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会计理论和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企业会计文化;其次,要吸收优秀企业文化,吸收国外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中的有用部分,并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加以消化和融合,形成多元化相辅相成的互补结构的会计企业文化;最后,会计人员要拓宽知识面,勇于把科技的、政治的、系统学的等研究成果创造性地运用到会计实践中,最终促进会计文化不断发展。
上一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浅析
下一篇:试探新时期企业会计文化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