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对财务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1-03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号投资性房地产中指出,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规定如果企业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取公允价值的方法进行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像以成本法计量的一样,不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而是根据资产负债表日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来调整账面价值,将两者的差额计入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中,直接对当期的利润产生影响。近些年来,我国房屋的价格持续的增长,这就使得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金额的增加而大幅度的增加了利润,也是近几年拥有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利润增加这么快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公允价值计量对非货币性交换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三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非货币性交换可以增加或减少企业当期的利润。那么,企业就可能在企业出现亏损或者是为了维护公司业绩或者配股的需要,就是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用优良的资产换取劣质的资产,从而改变企业当期的利润,达到从操纵利润的目的。
(四)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对税收的影响
在税收处理上,如果按照以前成本的计量的方式,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处理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模式,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处理与税法上规定的处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如说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上规定,按照公允价值与账面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而税法上则不同,目前要求仍按计提折旧处理,并不确认当期损益。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如果资产的估值是上升趋势则其基本失去了这层抵税效果。企业应该权衡两种计量模式下给企业带来收益之间的利益关系而做出选择。
三、推行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有其积极地意义,但也有缺陷。比如第二部分中提到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可能成为某些企业操纵利润的目的。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发挥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的一面,而尽量的约束其缺点。
(一)适度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
适度的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是指,第一,并不能将所有的资产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而是仍站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第二,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必须设立严格的限制条件。新会计准则中,已将公允价值的运用限定在货币性交换等几个领域,但是还不够细,没有专门设置公允价值一项,应该对于哪个项目能用哪个项目不能用,分散在不同的业务中加以规定。
(二)加强对公允价值使用的监督
针对公允价值在应用中存在的缺陷,监管部门需要制定全面详细的公允价值的定性和定量的标准,从而使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不会出现太大差异。在制定规定时,我们可以总体上规定公允价值计量,在具体的会计业务上,有针对性地使用。与此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这对于准确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事关重要。我们都知道,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时,需要会计人员及时准确的确定资产的市场价值,如果采用估价技术,也必须严格的按照技术要求,准确估值。相关部门在制定合理的会计准则的同时,必须加强对企业这方面的检查监督,对于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行为,制定严格的惩罚措施。
参考文献:
1、袁东.浅析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计量[J].科学之友,2010(11).
上一篇: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