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与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的比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林涛,汪静 时间:2014-01-03
       摘 要:文章从会计概念、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报表、会计资本保全等方面对比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与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的差别。
   关键词:西方非盈利组织 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根据国际惯例,非盈利组织单位除了接受政府部分财政补助款外,其主要经费来自于自身经营所得,这在客观上要求非盈利组织单位加强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这与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不谋而合。为此,可以借鉴国际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对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必要的改进。
   1.会计概念的比较
   1.1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一般是指适用于不以盈利为目的,业务以非营业性质为特征并居于主导地位的各种组织的会计体系。其主要特点是(1)资金供给人不期望收回其资金和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回报且其业务的运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2)非营利组织不存在可以出售、转让、赎回及所有者在该组织清算时可分享一份剩余资财的权利。
   1.2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是指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是(1)事业单位开展经济业务活动,从总体上讲,不以盈利为目的重视社会效益(2)不计算盈亏,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或完全的成本核算(3)外界对事业单位的投入一般情况下应当是无偿的,不求回报,也不存在业主权益问题。
   1.3从特点上看,非盈利组织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基本相同。但对两概念的表述却存在很大差异:非盈利组织会计的概念比较模糊,未能确指其内涵;而事业单位会计的概念能直观地体现会计管理和预算管理的联系,简捷明了,界限清楚,概念与内涵一致,名副其实。
   2.会计要素的比较
   2.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内容所做的科学的、基本的分类。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中所采用的一般是“资产-负债=基金或净资产”和“收入-支出=溢余或损失”这样的会计等式,其中就包容了资产、负债、基金或净资产、收入、费用或支出、溢余或损失等会计要素,含义丰富。
   2.2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是以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项为会计要素,并由此确定了“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会计等式。
   2.3与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相比,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少了一项溢余或损失,或者结余这一会计要素;但在会计制度中又规定“结余分配”、“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等会计科目;在收入支出表中也有“结余”一栏。也就是说,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既承认“结余”这一事实,又不确定结余这一会计要素,不及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恰当、合理。
   3.会计核算基础的比较
   3.1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核算基础一般以权责发生制占主导地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985年底发布的《财务报表的各种要素》关于权责发生制会计的规则中,基本上没有区分非盈利组织与企业在应用权责发生制上的界限。近年来,日本的事业会计也逐步向企业会计靠拢,其会计核算基础也采用了权责发生制。并且由此发生了应计项目、递延项目和提取折旧,核算成本等业务事项,以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谋求事业的不断发展。
   3.2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所谓“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是指事业单位的一般收支业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收支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由此可见,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的,与国际惯例仍有一定的差距。
   4.会计报表的比较
   4.1西方非盈利组织会计报表体系是由资产负债表、收支余额表、职能费用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组成。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某一组织在某一特点时日所拥有的经济资源、负担的债务及净资产(基金余额)。收支余额表是反映某一组织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发生的收入、费用或支出、溢余或损失的总额及收大于支的结余或者支大于收的亏空,并进而计算由此引发的基金余额变动情况的报表。职能费用表是反映某一组织按职能划分的各费用项目的当期累计发生数的报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则是以现金或约当现金等为基础编制的,反映某一组织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的变动结果及原因。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