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燕淮明 时间:2014-01-03

       摘要: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然而。在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情况比较严重,不但不能如实反映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实际情况,也不能反映收入与支出的配比及收益情况。在这样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下,事业单位潜在的财务风险及支出压力不能够被及时识别及防范。阻碍了事业单位市场化体制的进程。因此,我们有必要共同探讨这个话题,通过转换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能够真实反映会计要素的实际情况及预决算执行情况,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告诉我们: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事业单位不仅承受着国内市场的压力,更面临着国际同行的竞争。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多数采用收付实现制,它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事业单位经济事项快速发展的需求,为了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绩效,保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事业单位现用的会计基础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革,以满足各方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要求。
  那么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存在哪些局限呢?笔者以为(1)在收入实现制下,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事业单位所采用的收付实现制提供的信息,主要强调某一年度内的事业单位收支产生的现金流量,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支付日作为费用核销,不能综合反映实际资产和负债的情况,往往混淆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不仅直接导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和数量信息失真,还导致对这些资产的监督和控制的失真。(2)收付实现制下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严重地阻碍了事业单位市场化体制的进程。随着国家对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对事业单位的投入呈逐年递减趋势,事业单位的发展已不再是依赖财政拨款,在自主创新的同时,还在寻求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道路,这就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在收付实现制下很难客观反映事业单位的收益和预算执行情况。由于收付实现制以款项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础,因此只能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一定会计期间内资金来源、使用及报告货币资金余额等信息,其实质是收入总量和支出总量的配比,并不能揭示这种配比所产生的效益以及真实的预算执行情况。
  以上表现不仅导致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掩盖了事业单位潜伏的财务危机,还将误导事业单位内部决策者和外部信息使用者,具体表现在:(1)对资产的会计处理。当前事业单位资产只核算其账面价值,对已经发生的资产减值和形成的不良资产不与反映,造成资产不实。比如:事业单位的应收帐及预付款项是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一般不计提坏帐准备;以购买债权的形式对外投资时,在债券持有期间,不予计利息收入;实际收取时,作为其他收入;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单位,无形资产的摊销采用一次性摊销等。(2)对负债的会计处理。收付实现制下处理负债清偿时,只有当现金清偿时才确认支出,掩盖了应提前披露未来的承诺、担保和其他因素形成的或有负债,这些问题不能够直接在事业单位预算和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给事业单位经济发展埋下巨大祸根。比如:事业单位借入款项,_般不予计利息支出,实际支付利息时,将其计入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3)对收入和支出的会计处理。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把事业单位取得的利息收入、捐赠收入作为其他收入列入事业单位当期收入,这种会计处理不符合相关性原则。一方面,事业单位捐赠收入不是自行组织的收入,另一方面又按照制度规定计入到收入中去,不仅影响当期的经费自给率指标,还会导致经费自给率虚增。对事业收入的核算,一般在实际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事业支出也由于受资产核算方法的约束,规模过大,导致事业支出不实,严重影响事业单位收支结余和结余分配。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