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1-03
鉴于以上种种影响,笔者以为应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入手,即变换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变收付实现制为权责发生制。其根本依据是权责发生制是相对于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基础,它贯穿于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总过程,2006年修订后,基本准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基础,列入总则中而不是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规定。属于财务会计的基本问题,层次较高,统驭作用强。因此为避免由于收付实现制所带来的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可比性、全面性,难以统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全过程以及不能适应事业单位管理改革需要,应采用权责发生制为宜。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优势在于:在权责发生制下,收入和支出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的确认不以是否收到或支付现金为转移。即收入反映会计期间已实现的数额,无论是否在本期收到;支出(费用)反映会计期间已消耗的货物或服务数额,无论是否在本期内支付。权责发生制计量是在会计分期的前提下各个期间收入与支出配比的财务成果,更能够诠释成本与收益的比较,能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更多、更好、更有效的会计信息,能推动事业单位持续、协调、有效的发展。
具体措施可以按照事业单位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净资产的顺序进行排列加以改进,即采用权责发生制对事业单位资产的变动情况进行正确确认和计量,对固定资产采用一定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及时处理账面上的不良资产,保持资产管理的持续性。夯实资产,使账实相符,不仅有助于事业单位风险测评防范,还可以及时化解潜伏的财务危机,更是给事业单位合理安排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创造有利时机。同理,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负债会计处理中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纠正现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并能够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负债状况,披露事业单位潜在的支出压力,经过合理规划可以对未来的各种或有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由于事业单位的改革正逐步面向市场,其经济活动也向更广阔的领域挺进,权责发生制替代收付实现制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采用权责发生制才能对事业单位的收支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析,进而正确评价事业单位收益,盘活资金、资产,提高事业单位外部竞争能力,强化事业单位管理责任,促进事业单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总之,由于事业单位预算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对事业单位财务信息需求的增加。使得尽快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因此完成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转换是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当务之急。
上一篇:探析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