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目标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规模已经占据了我国高中教育整体规模的一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已经成为各中职院校的共识;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各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中心;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等一线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已经成为各中职院校的使命。
为适应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发展目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在会计课堂教学中使用目标教学法能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目标教学法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主线)。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确立以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期待心理,倡导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并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教学法使学生清楚看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能对自己在完成教学目标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并能切实感受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提高。其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教师应该努力寻求实现目标的最短路径。
目标教学法理论依据是“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理解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基础知识和能力倾向各有差异的学生组成的学习集体(班级授课制)为前提,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结构化,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时评价(反馈),为不同的学生设计“矫正学习”或“深化学习”,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标准。
二、实施目标教学法的必要性
1.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作为工具。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对该门课形成一个总体认识。甚至会有会计专业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后,到工作单位连支票也不会填、现金日记账也不会记的尴尬情况。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在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下,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会计专业是一门集理论性、方法性、业务性和操作性于一体的学科,具有较强的技巧性和实践性,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我国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一直以灌输为主,而没有科学的应用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学生讨论式教学、实验教学、模拟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
2.目标教学法的可行性
(1)从教学目标上看,目标教学法可避免教师讲授的随意性。学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多年来笔者也听过许多会计老师的课,发现这么一个问题:老师在课堂开始时候,基本上能按计划要求讲授内容,但是随着讲课时间的推进,讲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就多讲特讲,心血来潮时甚至对毫不相关的内容大论特论。学生听课似乎还是很认真的,但一堂课下来,学生都不知道要掌握什么知识。而运用目标教学法教学,可以使老师和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目的、有步骤地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2)从教学内容上看,目标教学法更适用于中职学校学生的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目标教学法遵循以“必需、够用”为度,裁剪一些难度较大的理论知识,以应用为目的,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特点,分层次、多目标地增减教学内容,避免了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学科化”的倾向,也避免了教科书上知识更新滞后的问题。
三、目标教学法在会计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1.制定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关注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确定会计课的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确定。把总目标分解为若干小目标,便于学生和教师掌握,使大纲落到实处。二是根据会计课的特点确定。会计课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课程,很多课堂中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同时还要适当增加部分实际操作练习。三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不能以一把尺子量到底。即使是同一班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心理、基础、兴趣的差异,教师也应有不同的针对性,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四是根据不同的教育观来确定。教学目标是否适当,往往取决于教师的学科教育观,每一节课都应包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2.展示目标
将教学目标适时地向学生展示,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激励和调控的作用,顺利突破重点和难点,完成学习任务。教学目标一般在新课引入后或课堂结尾时展示,也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类型,在课前或课堂上分步展示。经过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在课堂导入后展示效果会更好一些。上课开始,教师给学生输入一定的信息,并使之与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或技能水平发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当学生有了参与探索学习的强烈愿望时,教师及时抓住这个最佳时机展示教学目标,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对学生的学习有激活、导向功能,可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原动力。展示目标不仅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知识点),告诉学生学习到什么程度(认知水平),还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达标方式)和最后要达到的学习结果(预期达成度)。当然,展示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幻灯片或范例演示,也可以口头阐述。
3.实施目标
在会计教学中可以采用四种方式来实施目标:一是学生独自实施,对较简单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或观察实验进行;二是教师与学生互相配合实施,对较复杂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由学生向教师提出质疑而进行;三是通过教师指导来实施,对较难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提出与目标难度相适应的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辟分析和重点讲解来引导达标;四是通过强化训练实施,对重点教学目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适量的练习题强化练习,促使学生达标。
4.检测目标
检测作为一种达标手段,在会计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目标教学法中,目标的实施和达成都离不开检测,检测已成为一种激励机制和必不可少的调控行为。通过检测,或提问、或操作、或思考、或练习,及时反馈矫正,使教与学协调发展,保证目标的顺利达成。检测的结果就是反馈的信息,通过这个信息,教师可以获取因材施教的依据,随时调整教学活动,学生可以看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能够对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围绕目标,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增强信心、磨练意志,使个性得以发展。
5.矫正达成目标并及时总结
目标理论认为,教与学的失误积累是后进生出现的根本原因,“检测—反馈—矫正”是防止后进生出现的有效途径。检测目标的过程,说到底就是教与学围绕目标“反馈—矫正——再反馈—再矫正”的良性发展的过程,是向教育教学过程要质量的过程。以往会计教学片面强调分数,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其实,真正良好的教育,存在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检测目标”、“矫正达成目标”这两环节所体现出的思想特征,为我们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评价体系,提供了依据。
在每一目标达成后要适时作出点评,可以由教师点评,也可以由学生总结,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让学生总结,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也可以借助讨论过程进行方案的优化。由教师点评,可以控制课堂节奏,避免学生讨论偏离主题,同时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最优答案。教师点评要多用激励手段,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