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 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其有效性的提高,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本文采用理论探索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依据国内关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果,结合笔者的会计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在发生着明显的转变,“有效教学”的理念受到了人们普遍关注。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操作研究盛极一时,不少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还纷纷强力推出“有效教学”的种种管理措施。那么,如何才能将这种新理念变成自身的教学行为落实到学科教学之中呢?
1教学准备策略
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成为有效教学的必备的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设计以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用系统方法分析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着重分析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等方面内容。
1.1学习内容的分析:教材分析与处理
我们应该推崇“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也就是用教材“教”,注重的是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和谐,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落实“用教材”,首先是要用足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把教材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凭据,不要轻易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增删调换。由于教学思维惯性的影响,或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容易忽略活动教材和教学资源的使用。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些观念的提出对教师选择和利用课程内容的要求更高,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做出“校本化”、“生本化”的处理。
1.2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学情的分析
现阶段中职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足,主动性差,但他们却拥有一定的感知认识,思维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对身边事物容易产生好奇感。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注重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上网查阅一些与教材相关,与学生实际有密切联系的内容吸收到课程内容中。设计的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以提高会计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育质量。
2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及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恰当选用教学策略,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有效的教学情境
要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行动,需要有激励学生去学习的内在动力,因为这种内在动力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具有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的情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感受、体验和理解。
2.2有效的提问
无论“讲授”多么有效,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使教学保持某种“互动”。“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重要形式,可以使教师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学生身上。虽然好的提问有明显的教学价值,但是似乎教师们很少关注如何有效提问,大多数提问是无效或是低效的。
3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策略提供依据的过程。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以及教师的教学反思3部分。
3.1对学生学习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