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会计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堃 时间:2014-01-03

  摘 要 在围绕着金融危机的种种分析和职责中,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因为可能加剧金融危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损失惨重的金融界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加剧金融危机,要求修改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而背负罪名的会计界则认为准则本身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金融机构对准则双向和功利的态度。公允价值会计的支持者与反对者的论战引发了学界和实务界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深入思考。本文通过介绍会计计量中采用公允价值会计的优缺点,深入分析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正确评价公允价值会计。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会计 金融稳定
  
  一、公允价值会计的内涵与利弊分析
  (一)公允价值会计内涵
  公允价值会计,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公允价值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存在活跃市场交易的情况下,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第二,在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以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第三,如果某项资产或负债没有由市场直接决定的可观察到的价格,就可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也可以采用专业评估人员的评估结果。
  (二)会计计量中公允价值的利弊分析
  一些团体批评公允价值的原因主要是:(1)报告的损失可能有误导,由于损失是暂时的,当市场恢复后损失将逆转。(2)公允价值的取得存在着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成本等因素,导致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较差。(3)在不存在市场交易的情况下,作为估计公允价值的限制技术在会计计量中试很难操作的。(4)公允价值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可能会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
  公允价值会计的支持者认为:(1)公允价值会计更符合决策有用观,它要求和允许企业报告更及时、精确和可比。(2)公允价值更真实地反映市场对直接或间接地隐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估计,有利于金融工具等的核算与创新。(3)它限制了企业操纵其净盈余的能力,能更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4)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使企业的实物资本得到维护。
  二、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面临问题
  (一)顺周期效应
  金融机构杠杆具有顺周期效应,在经济繁荣时增加杠杆,在经济萧条时减少杠杆,当金融机构更多的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这种顺周期效应就越明显:一方面,它迫使持有大量次贷产品的金融机构确认巨额且不断增加的资产减计(writedowns)损失,资产大幅缩水引发了追加保证金或增加抵押资产的要求,因为债务保证金和抵押资产价值是根据财务报告信息确定的;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资产缩水导致其被迫增加监管资本额度,如果无法从外部及时得到资本补充,就不得不在非活跃市场上出售所持次贷产品,使次贷产品的市场估值进一步下跌并影响其他投资产品。
  (二)负反馈效应
  由于活跃市场消失,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运用公允价值对ABS、MBS、CDO、CDS等缺乏流动性的次贷产品的计量级次降到二或三级,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巨额未实现的损失,这些巨大的账面亏损引起投资者恐慌性的抛售,进一步降低了次贷产品的价格,这就意味着金融机构不得不进行确认更大幅度的减值损失,从而陷入“市场交易价格下跌——增加资产减值准备——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螺旋中。
  (三)非活跃市场的挑战
  非活跃市场,主要表现在次贷产品和其他投资工具交易频率降低、交易金额减少和要价与出价差价增大等。金融危机中市场由活跃市场向非活跃市场转变,公允价值会计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确定当前市场价格是否代表公允价值:首先,对于由活跃交易变为非活跃交易的金融工具,主体需要判断这些非活跃市场交易是否属于强迫交易;如果是,主体需要决定如何计量该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其次,对于交易市场已经消失的金融工具,需要寻求恰当的估价模型,如果不存在公认的估价模型,还需要尽快开发适用的估价模型。最后,对于从“按市价计值”转变为“按模型计值”的金融工具,由于无法获得相关信息或估值系数,其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很大。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