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会计目标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1-03
二、会计环境决定会计目标的具体定位
会计信息系统,除了在运行方面具有目标性的特征之外,在其结构方面还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这一特征直接影响到会计目标的具体定位。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处于各种环境之中,同环境保持密切的物质、能源和信息等交换,从而使它成为一个有序的结构。但它是动态性的,必须根据环境变化而呈现出必要的变革。
会计信息系统适应外部环境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能做到的。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在符合客观规律的条件下,积极、主动的运行过程,一般采用遵从、协调和趋同的形式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影响。会计本质决定了会计目标的内涵。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其目标就是提供经济信息。但是为谁提供怎样的信息,就受制于一定的会计环境。所谓会计环境就是指存在于会计系统外部的,决定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影响着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模式、会计实务的客观条件。会计信息系统与外部会计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外部环境向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信息需求,会计信息系统按照其要求生产提供信息。其适应外部环境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满足外界的信息需求,实践中就是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会计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就成了它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出发,为其提供有用的信息,就成为会计的根本目标。
会计环境具体包括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教育环境等。其中,经济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制约作用尤为重要。不同历史时期,会计环境不同,会计目标也不同,由此导致会计信息存在巨大差异。会计环境的变迁是会计目标进步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如“受托责任观”形成于公司制盛行之时,其之所以得到承认,源于当时的经济环境: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资源的两权分离现象变得极为普遍,因而使得受托责任无处不在,而两权分离必然伴随着报告受托责任的客观需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制及资本市场的出现使得企业外部的委托人变得模糊,委托关系也变得不清晰了。另外,当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市场中各种投资者不再仅仅满足于以报告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为目标的会计信息,而是更加注重会计信息对其经济决策的帮助作用。这样“决策有用观”开始出现,并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而为人们接受。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都是建立在两权分离基础之上的,但二者又存在一些主要分歧。首先,二者适用的经济环境不同,受托责任观适用于委托受托关系明确,资源提供者与管理者一般可以直接接触,双方都关注受托资源保值增值的情况,资本市场信息变化对双方影响较小或根本不涉及资本市场;而决策有用观则适用于委托受托关系通过资本市场来建立,资源提供者和管理者一般不直接接触,双方更关注资本市场上的风险与报酬水平的情况。其次,从提供信息的导向上看,受托责任观注重信息的可靠性及经营净收益的准确计量,强调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如实报告,属经营者导向;而决策有用观则注重信息的相关性,从使用者的立场出发来提供信息。从提供信息的数量和内容上看,受托责任观对信息有所取舍,且较多运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而决策有用观则提供大量信息,且根据需要运用多种计量属性。但在提供信息的具体内容上,二者又有相通之处,在决策有用观下,提供可用来评价管理人员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经营业绩的信息仍是其重点。从这一意义上说,决策有用观可以兼顾到受托责任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等观点并非相互排斥,只是不同经济环境的产物而已。此外,在不同国家,会计环境千差万别,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对会计信息需求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这就使会计目标在各国的定位出现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