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会计诚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1-03
4.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据调查显示,我国只有20%的企业采用了会计电算化,而且大部分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又将几乎所有业务交给同一个人处理,这样使得会计信息的伪造、篡改更加容易,从而直接导致提供出不真实的会计信息。
5.职业道德缺乏。在会计行业中,从业人员除了受到法律的约束之外,还要有自身的道德约束,但是目前的真实状况是大部分会计人员见利忘义、遵从领导、以少缴税为根本出发点,造假账的行为屡禁不止,这从根本上讲还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缺乏和自律观念的淡薄。
三、完善我国会计诚信的对策
1.改善社会环境,重塑社会信用。诚信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独立而特殊地存在于各行业之中,尤其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所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尤为重要,特别是提升企业管理者、经营者、投资者及监督者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意识,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其中重塑社会信用应坚持以下几点:第一:立法先行;第二:示范激励;第三:市场主导;第四:德法并举。
2.提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法的具体执行者,负有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职能。目前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监督弱化等会计行业诚信危机,很多会计人员成了事实上的具体造假者或者是执行者。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绳,因此,会计人员应不断地增强职业道德认识和自律意识,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风尚。
3.强化会计监督机制,实现会计监督体系创新。在企业内,为了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期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在企业外,要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正作用。同时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
4.加强会计规范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这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强制性办法,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体制不健全,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为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切实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就必须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使之更准确且富有可操作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执行力度,强化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在执法上,对违反会计法规的行为,除给予行政处分外,还要对指使做假行为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在员工法制教育上,强化员工的法律意识,使其学习掌握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财政税收金融证券等政策法规,从而避免会计信息失真。最后,要建立起完善的会计信息规范体系,规范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要求企业披露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变更,以及重大环境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丁长伟:浅谈会计诚信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0(18)
[2] 蔡秀勇:浅议会计诚信问题 [J].经济师,2006(07)
[3] 陈成龙:社会呼唤会计诚信[J].引进与咨询,2005(04)
[4] 薛阿丽: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2010(16)
上一篇:如何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分析
下一篇: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