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科研经费的会计管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爱俊等 时间:2014-01-03

      摘要:随着高校科研工作的不断加强,科研项目经费已成为高校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重视管理和使用这部分资金,降低项目风险,提高资金利用率,调度资源,落实责任,为完成科研项目的计划合同创造条件。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会计管理
  
  科研经费指国家用于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费用,包括所有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经费。科研经费通常由政府、公司以及某些基金会通过对申请报告的筛选来分配。科研项目是高校综合科技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学校声誉和地位的重要保证。随着高校科研工作的不断加强,科研项目经费已成为高校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管理和使用这部分资金、降低项目风险、提高资金利用率、为完成科研项目的计划合同创造条件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分析科研经费在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改进和做好科研经费会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目前,高校科研资金管理制度大多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同时科研体制也在不断改革,不同渠道来源的科研经费的管理方法也不同,对资金所进行的核算也不同。而教育主管部门和财务主管部门还没有针对科研经费管理和资金核算问题制定出一个统一的、宏观指导性较强的管理制度,高校在实际的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都是参照教育事业的财务制度来进行的,而财务制度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却有许多内容不统一,因此,这种做法不仅无法收到良好的经费管理效果,还会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2.对课题经费申报预算的编制认识不足
  课题经费申报预算的编制应遵循目标相关性原则、政策相符性原则和经济合理性原则。但项目负责人往往不是财务人员,为了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对项目研究工作中的经费支出情况不能进行客观估算和分析,而是尽量增加申请经费支出类别和数额,造成编制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项目成本,虚列支出等问题。另外,项目立项后科研部门不按项目申请数额下拨经费,往往少于项目申报金额,致使原预算经费与下拨项目经费差距较大。
  3.经费申报预算与经费使用情况衔接不够
  高校内部科研项目管理归不同的部门,大多是科研部门管理项目、财务部门管理经费。科研部门的工作侧重于争取项目的级别、数量、资助经费和成果鉴定;财务部门的工作则注重经费收入与支出的核算,而对科研资金的取得、运用、耗费等全过程缺乏足够的了解,无法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职能作用。科研项目经费一般由项目组或项目负责人个人支配,不能完全按项目申报时的经费计划使用。由于科研项目的预算信息、进展信息与财务开支信息不能共享,沟通不够,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脱节,从而使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不能按项目申报的预算指标进行使用和管理。
  4.项目经费的支出与实际支出相脱节
  高校财务核算方法只能控制每个项目的总经费不超支,而无法将每个项目的经费按项目相应的使用计划和预算指标进行细化预算控制,这就使该项目不能严格按照经费计划使用资金。科研项目经费由于没有经费预算的约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和无序性,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往往超出合同规定的范围,将与实际支出不符的票据纳入经费列支,套取、挤占有限的科研项目经费。
  5.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与财务分类之间存在分歧
  项目经费具有特殊性,有一定的使用范围,而高校财务又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一般按用途划分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实验设备等几大类。这样一来,项目负责人购买的用于科研的仪器设备等相关费用在财务归类方面就存在分歧,从项目本身的角度来说应该归于科研,而按高校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则应归于实验设备。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