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樵 时间:2014-01-03

  三、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解决路径
  1.完善二级院系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办学自主管理力度
  首先要推进校院两级管理,实现高校管理重心下移,二级院系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规章制度,重点推进民主决策制度和程序、经费管理制度改革。要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推进学院民主管理,凡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都应纳入二级教代会审议或审定范围;要成立二级院系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二级院系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活动等学术事务中的咨询、决策、协调作用。加大二级院系自主管理力度,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和自有资源等方面具有相应的管理与决策权。其次,管理重心下移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财务管理权的下移。学校主要负责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财经政策、法规制度,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管理体制,核定各学院的年度经费,监督、指导、考核学院经费的使用执行情况,并实行审计制度,通过专项经费对学院的发展进行调控。学院主要负责在遵守国家财经政策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按照学校两级理财的有关规定,结合二级院系情况制定学院级执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经费使用管理方法、内部经济分配制度等,统筹本学院经费,编制学院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和业务经费支出预算方案。

     2.实行绩效考核,加强监督协调
  推行两级管理,实行高校管理权限下移后,加强对二级院系的绩效考核、监督和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学校考评二级院系的工作主要考核其是否完成或超额实现既定目标,至于二级院系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少部分重大项目外,学校一般不得加以干涉。学校或校部机关的主要职能要转变到对二级院系的考核、监督和协调上,加强对二级院系的服务,调动二级院系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但同时,二级院系的职权扩大也并不意味无所不能,有些学校层面的事情,尤其是在涉外的事务上,还是需要与学校协调,由学校出面。
  3.营造宽松的制度环境,促进高校教师自主创新
  大学是知识型员工汇集的场所,其员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拥有知识资本,具有与其他人力资源有着不同的劳动特征。一是独立性,高校教师希望拥有一个灵活、自主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以及宽松的组织氛围。同时,他们在工作中希望自我控制、自我引导,喜欢独自工作的刺激和自由。二是创新性,大学教师的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工作,而是在复杂多变的系统中发挥个人资质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他们依靠自身的知识和灵感,运用头脑创造性的思维,形成新的知识成果。三是流动性,高校教师有很强的流动意识,不愿终身在一个单位中工作。因此,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者缺乏个人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时,他们便会想法调整工作。因此,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度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取代传统的人事管理办法。尊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充分发挥高校这一组织的社会特殊性,鼓励教师参与学校改革,参与民主治校,特别是对关系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改革和政策调整必须让教师参与,营造宽松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4.引入市场机制,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进程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相当长时间内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后勤保障体系以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已成为阻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为了打破“瓶颈”的制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积极参与社会企业竞争,拓宽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引进社会力量和资金有助于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有助于降低后勤服务价格,有助于改善后勤服务态度,有助于提高后勤服务的效率。高校后勤服务应主动向社会、银行、企业敞开服务大门,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后勤改革。同时,合作经营、多元投资是加快高校后勤企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欧文·E·休斯.新公共管理的现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6).
  [2] 暴琪,唐洁.引入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7).
  [3] 陈劲.新形势下产学研战略联盟创新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陈天祥.新公共管理:效果及评价[J].中山大学学报,2007,(2).
  [5] 陈振明.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当代西方政府改革趋势透视[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6] 段晓菲.浅析西方新公共管理的中国化[J].现代企业教育,2007,(5).
  [7] 郭必裕.对建立高校二级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6).
  [8] 李鹏.新公共管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9] 花长友.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理论与模式[D].河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10] 江野军.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义务教育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4论文,2004.
  [11] 徐增辉.新公共管理研究——兼论其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5.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