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寻租理论和博弈分析
[摘 要]与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相关的理论有很多,本文从寻租和博弈论两个角度对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理论分析,指出两个理论如何在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得以应用。
[关键词] 自愿性会计政策 寻租理论 博弈分析
一、寻租理论
寻租是由美国经济学教授克鲁格在1974年提出的,寻租理论应用的领域很广,将它运用在会计中则称之为会计寻租,而在我国用寻租理论来解释会 计问题始于2000年。会计寻租的定义为:在社会总财富水平和企业真实业绩(即经济收益)并未改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会计信息(即财务报告收益数字)或者 影响行业规范来进行财富的非公平性转移和资源的不恰当配置,从而对其他社会主体利益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寻求利益的活动。
会计天然地具有经济后果,会计变更就天然地具有寻租功能。即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通过改变会计的确认和计量的方法,就可以改变会计信息,进 而改变相关利益关系人的决策结果。企业寻租通常是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以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各种手段干预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引导或促进会计准则朝 着有利于该企业的方向发展,在默认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既有权力的前提下,寻租者可能寻求的则是准则具体事项中有利于自己的规定;二是企业管理当局以经济人 的身份,通过具体的会计政策的选择最大限度地降低或减缓新准则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后者即被可以看作是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寻租行为。
会计活动与相关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从理论上讲,企业就有适应环境变化而重新选择会计政策的必要性,这也就是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本质要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可以选择通过这种自愿性会计政策的变更改变其真实收益以取得不应得的资源或财富。
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企业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真正动因是否如准则中规定的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不得而知,但鉴于自愿性会计政 策变更所具有的寻租功能,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应是极易发生盈余管理的领域,企业管理者会通过变更会计政策改变财务报告收益来达到其寻租的目的,实现财富的 非生产性转移。
二、博弈分析
在经济学上博弈论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与传统经济理论研究的不同点在于博弈论中,个人的效用函数除了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还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
1.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博弈的前提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人们之间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人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对方的几种可能性的反应,此时所做出的决策可能比单独思考自己 的需求更具有价值。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市场中买卖双方各自拥有不同的信息,双方为了追求效用最大化,就会采取不同的手段来为自己谋利,由此便产生了一 系列的博弈过程。
2.自愿性会计政策变更博弈的要素
(1)博弈双方——政府作为博弈甲方,上市公司经营者作为博弈乙方。
(2)博弈规则——会计规范体系。
(3)裁判——注册会计师。裁判是一个中立的角色,他通过接受委托服务于博弈的一方,公正的做出评判。
3.博弈过程分析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在其公开信息时,就要了解政府在此信息公开后会做出的反应及对策。而政府在做出决策时,也需要考虑上市公司通过机会主义会计政策变更实现歪曲披露会计信息的可能性。下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博弈分析中更加清楚地了解这一过程:如表1的博弈矩阵 :
其中:E——上市公司不采取机会主义会计政策变更
O——上市公司采取机会主义会计政策变更
A——政府采纳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
U——政府不采纳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
表中各组数据代表政府及上市公司分别在不同情况下所得的好处。那么首先我们分析AE(9,6),看它是不是均衡点。如果政府选择采纳(A)的 策略,则上市公司通过比较(E)与(O)的好处就会选择(O)点,去获得最大的利益8,也就是会采取机会主义的会计政策变更,所以AE(9,6)显然不是 均衡点。同样,我们对AO(4,8)及UE(4,3)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都不是均衡点。而在UO(5,4)的情况下,政府采纳(U)的策略,上市公司 通过比较(E)与(O)的好处就会选择(O)点,去获得最大的利益4,也就是会采取机会主义的会计政策变更,歪曲披露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当上市公司采纳 (O)的策略,政府通过比较(A)与(U)的好处就会选择(U)点,去获得最大的利益5,就是会做出不采纳的决策,从而该博弈的均衡点为UO(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