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风景画教学之我见
内容摘要: 风景写生是水彩画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风景画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要领却比较困难。笔者针对 于此,研究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水彩画 风景写生 静物写生 观察 创作
风景写生是水彩画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大凡水彩画家鲜有未涉入此领域的。水彩画自身的材质特点也更适合于借景抒情,但是,在风景画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要领却是比较困难。从高校教学实践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考前没有画过风景画,更谈不上有风景写生的经验,虽有下乡采风,也主要是拿着照相机收集素材,而真正坐下来画的不多。因此,画出来的东西不甚理想,画面结构松散,色彩关系不正确,出现脏、燥等现象,不少同学只有依靠临摹、抄照片来完成作业,在没有达到风景写生要求的情况下,不了了之。凭借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针对这些情况,设计出一套适合于风景写生的教学方案,并在水彩专业班的学生中付诸实施,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学生们也反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目标明确,知道自己哪些环节不足,要解决的及要努力的方向,改变了以往作画时过于强调感觉,而面对纷繁的大时,出现无所适从、眼高手低的现象。课程结束时,在校内举办了一个小型的风景写生展览,受到大家的好评。
其一,做好风景写生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自己去静物室挑选对象,自己设计静物组合和水彩肌理的试验。
一般情况下,在风景写生课之前都有较多课时的静物写生练习。静物写生对于初学水彩的学生来说,在造型、色彩,特别是对水彩性能的了解、熟悉上很有作用。但常常是老师摆好静物后,学生就开始画。殊不知,老师从选择静物、衬布时,就已经开始了构思:整个画面的结构,主体物与陪衬物之间形成的关系、色彩的关系,虚实、穿插关系等等都是考虑再三、左右衡量以后才做出决定。而学生当中少有能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他们中的大多数只做了一半的工作—描绘,而另一半组织、取舍的工作实际上由老师做了。长此以往,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对实景写生时,这种不足就显而易见。因此,在静物写生课的后期,我有意让学生们自己去静物室挑选,自己组合,并告诉他们现在你们的作画过程已经开始了。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从被动地接受向主观地参予过渡。
为了更好地放开手脚,活跃思路,增加趣味性,在正式外出写生之前,安排一定的课时,作专门的水彩肌理试验以改变学生在较长时间的静物写生时易形成的拘谨,同时也为今后的风景创作积累素材。一般情况下,此课结束时,总有一批做得较好的作业,将它们裱好、装框放在画室里随时供同学们学习、借鉴。需要注意的是,肌理的产生是无穷无尽的,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水彩”的肌理,要考虑到下一步持续作画的可能,要用得上,区别于工艺设计或色彩课中纯粹的肌理作业。
其二,有了以上预备练习之后,正式外出写生时仍要降低要求,先分后和,循序渐进。
通常情况下,写生刚开始时,学生们情绪高涨,但不久,就会因受“挫折”而低落。所以首先要保持学生们的自信心,不让其“降温”;要求分阶段性按学生们易于达到的难度来进行。具体说来是以色块、形状来观察对象,不要看到具体的一棵树、一块石头或者一片房;要看到色块之间色彩的搭配,把纷繁零乱的对象,尽量地概括成一些形状,即使树、草这样参差不齐的对象也要尽力用一些合理、简单的形状概括出来,并以不同的色块把它们分出层次。尺幅不要大,且有时间限制,一般不要超过两小时,防止过长时间使学生陷入琐碎的细节里,与此同时,向学生系统介绍印象派室外写生的体会,对光与色的理解和分析,在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下,又通过具体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的深入理解,每隔1-2天,要求在画室集中点评。
其三,选择具体对象仔细观察,深入刻画。风景中树的表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对不同树种的枝、叶、根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异同,色、形、质地的不同,找出树木的生长,以及以石头为主题,以草地等等为主题的描绘,把握客观对象的实质,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说有一定基础的同学都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在尺幅和时间上不作特别要求。
其四,结合前面的练习,如何将色块、形状的练习与细节描绘有机的结合,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的表现,是一幅水彩画走向完整的关键一步。前几步是分,这一步是总。同时分析大量的优秀风景作品,寻找其中的奥妙。
其五,对于水彩专业班的学生来说,除了完成一些相对完整的写生作品以外,还有进一步的要求。重点在通过以风景为载体强调主观创造意识的训练,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如何调动自然界所见的各种零散的物象有机地组成自己的画面,形成韵律、节奏、和谐以及个性鲜明的构成,形象上可以相似于对象,也可在“似与不似之间”。第二,纯抽象的风景画练习,通过在自然界中提炼点、线、面和色彩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其中,还要结合中、西、美学思想的讲解,让学生在认识上能有一个高度。如塞尚如何在他的风景画中体现次序;凡·高如何利用色彩来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烈之情,以及后来的派家们如何创造出强烈的形式感。东方艺术家如何借景抒情,水墨山水中的精神取向,以及如何体现水彩的民族性等等。这样一来,就把单纯的风景写生课上升到了一个具有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创作高度。
水彩画传入中国已有百年,能形成今天多元并存、蓬勃的局面是来之不易的,这是几代人艰难探索、呕心沥血的成果。作为从事水彩画创作的工作者,作为高校的水彩画教师,我们有理由也有信心让水彩这一画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