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初探
简介:长久以来,人们对谣言存在着种种误解。比如认为谣言就必定是虚假的、臆造的或荒谬的。把谣言看作是人类非理性行为的周期性爆发。在这种消极观念影响下,谣言现象的诸多方面是无法解释的,直接导致对谣言的理解走入死角。时代的到来,导致谣言的大肆泛滥。这与人们曾经有的认为大众媒介的高度发达将导致谣言走向灭亡的想法正好相反。本文试通过对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的分析,解释谣言的传播的社会基础,并提供应对谣言的基本策略。
引言
谣言是最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1]
谣言的可谓久矣。先秦时代的《察传》一文曾生动地描绘了谣言传播的奇景:故狗似獗,獗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2]
谣言中外皆不能幸免。1981年,美国首屈一指的日用消费品制造公司――宝洁公司每个月都要接到成千上万个电话,因为外面谣传宝洁公司为了生意兴隆,与魔鬼缔了约,将其利润的百分之十交付给一个信奉撒旦的教派。这个谣言引发了一场特殊的星球大战,形形色色的宗教组织纷纷出场,到处宣扬抵制刊有这个不祥印记的商品。[3]
1966年,法国北部鲁昂市谣传该市一家遐迩闻名的服装店是贩卖白人妇女的诱饵,于是威胁的电话纷至沓来,无论女经理如何辟谣,也无济于事。最后她不得不放弃斗争,离开该市,一走了之。[4]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接触到谣言。八十年代物价不稳定的时候,不时风传某某商品要涨价。人们闻风而动,出现了囤积火柴、食盐的笑话。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谣言又多了一种传播途径――那就是跨越国界与地缘的英特网。
在网络上,人人都是消息传播者,过去被排拒在媒体之外的小道消息、八卦、耳语,如今可堂而皇之的公开传播。由于英特网的传播特点,谣言的达到了极致。无论从复制的速度和规模来看,谣言的发展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其杀伤力也更为强大。网络匿名、自由和交互的特点为网民提供了隐藏身份,不必显示任何社会责任感的机会,使得躲藏在网络背后的芸芸众生,没有了面对面的尴尬和的顾忌,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垃圾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进行倾泄,于是,网络成了谣言丛生的地方。
以下是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为防再有人受骗,请将这封信传给你所认识的人......。类似这样的邮件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笔者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收到一封。
目前世界网民已达3亿人,越来越多的人即将上网。然而在法律规范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情况下,骗局与谣言充斥网络,其杀伤力已不下于黑客与电脑病毒。有人因此破财、失身、信誉受损、生活饱受干扰,甚至网络也被利用 成中伤对手的舞台……
网络中最广为人知,受害最深的大谣言,当属肯德基炸鸡。当肯德基炸鸡是用基因工程在大桶中培育的快速成长的无头鸡的电子邮件谣言在世界各地传送时,可以想象,这对肯德基是一个多么大的名誉打击。
在现实生活中,一般人对这类耳语一笑置之,并不会信以为真。但研究显示,大多数人甚至不少高级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却在网络世界中抱有一种不妨信一次或这很难令人相信,但却值得一试的心态。
在美国也有不少专业人士被骗的例子。如网络上一篇广为流传的电子邮件:微软公司拟与美国在线进行一种电子邮件资料测试,如果你把这封信转寄给朋友,你就可以获得245美元的回馈;而你的朋友再将信件转寄出去,你又可得243美元........一名在纽约工作多年的财经记者与德州财务公司一名博士级专业人士,分别将此信寄给多名亲朋好友,他们推荐说,这是非常专业的好朋友寄来的信。但是3个多月过去,他们一毛钱也没有收到。
更可怕的是,在长期的网络虚拟社会中待久了,许多网友每天有谣言饥渴症状,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现出十分难受的神情,希望网上出现够份量的谣言,如同吸食海洛因,有了瘾,定期必须吸食一些。
网络谣言的破坏性和危害是巨大的。日前公布了一项名为网络10大罪状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外遇 、垃圾邮件、网络谣言、网络上瘾症、网络色情、网络并发症、网络赌博、网络 购物狂、网络疏离症、网络假民主为网络10大罪状。
小而言之,网络谣言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添麻烦;大而言之,诚如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所说:新兴的网络媒体是极重要的战略阵地,对国家安全、社会人心影响巨大,网络上的意识形态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研究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和控制策略,已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
谣言与网络谣言:定义与特点
一、谣言的几种定义及特点。
首先对谣言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人。在二战期间沸沸扬扬的各种谣言及其对部队和人民士气的作用,使很多研究小组对这个题目产生了兴趣。 这个领域的两位奠基人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认为,谣言是一个与当时事件相关联的命题,是为了使人相信,一般以口传媒介的方式在人们之间流传,但是却缺乏具体的资料以证实其确切性。[5]而纳普则认为,谣言是一种旨在使人相信的宣言,它与当前时事有关,在未经官方证实的情况下广泛流传。[6]彼得森和吉斯特对谣言所下的定义是,谣言是一种在人们之间私下流传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7]这三种定义的共同之处是都确认谣言是一种信息,并且是为了使人相信。但缺点是都忽略了谣言所传达的信息中包含的真实性成份,忽略了谣言最后核实的结果。
据此,法国学者卡普费雷认为:我们称之为谣言的,是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公开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8]
最著名的对谣言的定义应归功于美国社会学家特·希布塔尼。他认为,谣言是在一群人议论过程中产生的即兴新闻。[9]
而法国一本有关谣言的刊物在对谣言下定义时,则开宗明义地写道:谣言没有任何根据,这大概才是谣言最难以推翻的定义了[10]
《韦伯斯特大字典》指出,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11],而《汉语词典》上对谣言的定义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还有的人认为:谣言是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虚假消息。[12]
至今还没有出现一个为大家公认的谣言定义和谣言标准,但综合以上形形色色的谣言定义,可以看出谣言有以下特点:一是必须在一定数量的人群中流传,二是必须为众多人相信,三是它是与事实有出入的消息。
网络谣言作为谣言的一种,并未脱离谣言的基本特点。之所以称之网络谣言只不过因为其发布及主要传播过程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比起网络时代之前的谣言来,它的传播范围更为广泛,出现了跨国、跨洲、跨语言和种族的超大规模传播现象;它的传播速度更为迅速,可以一夜之间到达全球英特网用户;它的产生原因更为多样,出现了国与国之间利用网络谣言进行斗争的现象,出现了利用谣言影响股市谋取利益的现象;它的传播路径更为复杂,出现了网络谣言与口头传播和传统媒体传播交错互动的现象。
二、谣言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一个谣言往往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然后就开始迅速繁殖、流传开来。一般来讲,一次完整的谣言传播通常经历了形成期、高潮期和衰退期等三个阶段。在谣言传播的形成期,只有少数人作为谣言的发源地相互议论,随之谣言的传播速度开始加快,迅速传给谣言的次级源地,再传给他人形成一种锁链式传播,这样就进入了谣言传播的形成期。在形成期,谣言的传播速度逐渐加快,谣言很快呈燎原之势,参与传播的人越来越多 ,范围越来越广。当谣言为绝大多数公众所接受,传播达到或者接近一种平衡状态,谣言传播就进入到了高潮期。其后,随着谣言重要性的减弱 ,谣言传播的频率开始下降 ,谣言传播逐步进入衰退期,直到谣言完全消失。
网络谣言的产生和发展比起一般谣言来,又有一些特别之处。网络谣言由于网络传播迅捷、广泛的特点,因而从形成期到高潮期的时间大大缩短。往往在一夜之间,甚至几小时之内,就可以形成声势浩大,跨越国界的谣言。如果说一般的谣言是在疾走,在飞奔的话,那网络谣言就称得上是以超音速的速度翱翔了。
而由于网络信息的丰富性,网络谣言从高潮期发展到衰退期的时间往往也很短。从传播速度来看网络谣言呈现一种加速度传播的状态。在这种速度下,网络谣言往往极为短命,上午的谣言下午即消解并不罕见,网络谣言经常处于昙花一现的状态。
在网络上,还常常出现谣言与真相并行传播的状态。在过去,谣言与真相往往是相互独立进行传播。谣言在过去是经由人际口头传播进行,而真相往往通过大众传播和传统媒介进行。谣言经由的是私人关系网传播,真相则往往是通过公开渠道发布。到了网络时代,出现了谣言与真相并行公开传播,在同一个舞台竞争的现象。并且由于谣言传播的非理性因素,谣言还常常压倒真相。
此外,与口传谣言相比,网络谣言的变种也更为丰富。人们造谣与解释谣言的想象力和天赋在网络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演示。一个谣言从漏洞百出到自圆其说、无懈可击往往不用多久。在网络上上了别人谣言当的人往往会受?quot;启发,炮制出新的谣言并首先选择在网上进行谣言的传播试验,并从谣言的传播中得到某种畸形成就感的满足。谣言既是一种信息的扩散过程,同时又是一种解释和评论的过程。有时即使信息没变,人们对信息赋予的不同解释和评论也能形成谣言的丰富变种。
三、谣言的分类:
谣言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多种分法。根据谣言的来源来看,可分为有意捏造的谣言和无意讹传的谣言。有意捏造的谣言往往是制造者出于某种利益驱动,针对具体目标和对象炮制出的。而无意讹传的谣言则是由于消息在传递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出现遗漏、颠倒或错误,甚至被传播者进行了任意的增补以自圆其说,这样由虚构、联想和夸张产生的不正确传播,极容易成为谣言的来源。
从谣言传播的后果来看,又能分为有害谣言和无害谣言。并非所有的谣言都会造成危害和破坏。有时,谣言能帮助表达民意和了解舆情。比如,近年关于手机实行单向收费的谣言数度流传,实际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的一种期待心理,使得相关方面不得不数度解 释,同时在制订未来政策时也不得不考虑到这一点。在战争中,有时能够从谣言中获取某些隐匿的实情。有时候,谣言的流传能对相关方面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迫使当局做出解释,使公众了解到真相,行使知情权。比如今年五、六月份在水木清华的上谣传四川某地黑社会组织为了报复社会,专门奸杀女大学生,已杀了20个。后来发现,原来确实该市发生了好几起学生被害的案件。
从谣言的褒贬色彩来看,谣言可分为黑色谣言、玫瑰色谣言和白色谣言。谣言大多数总是预告坏事、灾害、死亡、背叛:黑色是谣言的主基调。但有时也会出现玫瑰色谣言,上述的手机实行单向收费就是典型的玫瑰色谣言。笔者所在高校近期数度传言研究生要涨补助,也属玫瑰色谣言,表达了公众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许,是把欲望当作现实的谣言。也有白色的谣言,即中性色彩的谣言,如某明星要出家,又如网络OICQ上常传的某某地方某某人生了某种病,请把以下信息传给你的20个朋友,你就会成为阳光天使,你在OICQ上的头像就会变为金色。
根据谣言的内容来划分,又可分为政治谣言、经济谣言、军事谣言、社会生活谣言和现象谣言。
政治谣言是有关政治生活的谣言。它是政治权力和政治利益斗争的产物,往往是为了某种政治需要而有意捏造,是对有关政治人物或政治集团的攻击和诽谤。如1998年10月,马来西亚出现网络谣言,有人假冒政府首席秘书阿都哈林的签名,通过国际网络和寄发信件,唆使及煽动公务员反政府。阿都哈林不得不公开辟谣,但由于国际网络散播的谣言无从查究,他并没有报警。
经济谣言则是有关经济生活的谣言。它往往与经济利益有关,会直接导致经济上的得益或失利。近年来,利用网络发布谣言,从中捞取好处的事件屡见不鲜。如去年二月,美国一名23岁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发放有关EmulexCorp.科技公司的虚假消息,以致其股价在一天之内大幅下跌六成。另外,一名新泽西州的15岁男孩列别德,用八千美元做本钱,先以低价买入一些不受注意的蚊型股,再利用多个假名在Yahoo!的BBS上发表言论吹捧这些股票,从中获利222万港元。
军事谣言是有关军事生活和军事行动的谣言。战争年代军事谣言往往此起彼伏。在网络上,军事谣言也并不罕见。前年两岸关系紧张的时候,网上谣言横飞,当时,许多人见面都问,你看到消息了没有?两岸的战斗机在海峡上空打起来了,据说,大陆的SU-27战机击落了四架台湾F-16,后来,有两架大陆战机遭到台湾幻影-2000的攻击,几乎被击落……最后,这条让两岸都震惊的消息终于被揭穿是谣言,是江苏某网虫在信息港网站散布的。可笑的是,这样的消息,国内许多著名网站居然不加分析、核实,就连忙转载。
社会生活谣言主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关。这类谣言中最多的要数娱乐界有关大小明星的谣言了。一会儿传这个明星与那个明星有染,一会儿传某明星在闹离婚。这个明星有同性恋嫌疑,那个明星有私生子。又如近来在网络上出现了一封中伤的e-mail,矛头直指被日本女子高中生誉为流行教主的人气女歌手滨崎步,称听了滨崎步的歌会被洗脑变成白痴!而这封e-mail在大家以讹传讹的连锁散播之下,谣言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自然现象谣言主要与自然界的特殊现象和宇宙神秘现象有关。比如最常见的外星人谣言。又如因某些异常天气现象而谣传某地要发生自然灾害等谣言。
网络是谣言的温床吗?――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分析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带来便利及商机的同时,也会成为犯罪渊薮造成民众伤害。在网络发明以前,谣言主要是通过口头传播的方式经由人际传播而流传的。自从英特网发明以来,谣言似乎找到了最佳的孵化器和生存地,网络谣言生生不息,令人不得不慨叹其强大的生命力。谣言为什么能在网络上恣意而为,像幽灵一样无处不在呢?这与谣言的本性有关,也与网络传播匿名、互动、发布和复制过程简单快捷、辐射面广等特点有关。
一、网络传播的主要特征。
1.英特网的匿名性。[13]由于在网络上,人们的身份被隐藏,使得人们的行为因失去有效的监督而走向反社会化,在极度膨胀的恶欲指引下在网上做出很多与正常人格背道而驰的行为。网络的虚拟特征使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化了的个人身份可以被任意加以隐藏和改变。这样,在实际生活中散布谣言诽谤他人或与自己利益有冲突的组织机构往往会受到指责的。在网络上,这样的担心变成了多余。既能很多人能通过在网络上散布谣言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又不用担心承担法律和道义上的责任,谣言又怎能不像野草一样蓬勃生长呢?
2.网络的复制性。网络的复制极端容易。利用电子邮件的群发功能可以在以分秒的时间里向成千上万的网民发送相同的一条消息。在口头传播时代,谣言虽快,总还要经过由一个人到两个人,两个人到多个人这样的物理时间阻隔,网络时代,这样的物理阻碍也不存在了,谣言一量上网,就以几何倍速向外传播,在以分秒计的时间里到达分布在整个地球上的数亿网民。 3.检验网络真实的间接和滞后性。网上发布信息很难进行事前审查过滤,人们在获取信息时也很难根据信息本身进行真伪识别。网络的互动性使得信息的发布不需要取得特定的资格,发布的信息不需经过检查而又无事后追查。信息的发布极为直接而又容易,信息的发布者可以是满腹诗书的学者,也可以是文化不高的农民,可以是法官,也可以是在逃的罪犯。发布信息不再是一件庄重而神圣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真实性往往很难得到保证,而真实性的检验往往需要通过间接的手段加以印证,而且这种检验在时间上往往具有滞后的特征。这便给谣言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时间。从谣言发布到发展到最后被揭穿和消亡有相当的时间人们无从辨别真相。而由于谣言又往往有相当的伪装,相当的欺骗性,人们在被谣言包围而又得不到足够的信息验证真伪时就往往会信假为真。 4.网络信息的丰富性造成的信息竞争压力带来
信息的夸张性和片面性。网络被称为海量信息的集散地,在网络上争夺眼球变成了一场异常激烈的竞争。谁能得到网民的注意力谁就能得到名和利。这样,很多人就放弃了应有的准则,或者捏造,或者发布半真半假,或者抽取部分事实而不顾,还出现了虚假的标题和真实的内容的现象等等,总之,针对网民的求新求奇心理很多人对信息进行了扭曲和夸大,造成信息的失真和谣言的兴盛。
二、网络谣言的主要传播渠道和方式:
谣言在网络上传播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渠道:
1.BBS与各类:
BBS(电子公告版)与各大网站上的各类论坛几乎已经成为众人心目中谣言的集散地了。造谣和传谣的活动往往在在上面此起彼伏,一谣未平,一谣又起。在很多人心目中,BBS上的消息可信度极低。很多人喜欢灌水,意即在BBS上发表文章,在即时引起其它在线网友关注时,得到一种创作的成就感和愉悦。然而,并非所有在BBS上和各类论坛上的消息都完全虚假。在清华大学的BBS上,有相当一部分消息事后被证实是真实的。这就使很多网民面对上面的消息,无法完全将之搁置不理。在将信将疑中,谣言得到了巨大的生命力和传播价值,在网下又通过人际口头传播广为人知。
2.网络新闻:
网络新闻自诞生之日起,就以传播迅速的优势,迅速席卷全球。据统计,时下有超过二成的网民通过网络获取每日最新的新闻,有超过六成的新闻媒体采用英特网技术传输新闻,几乎百分之八十的报社建立了自己的因特网站。如果健康地发展,网络新闻事业一定能够以自身的独到优势,迅速超越以往作为优势媒体的传统媒体。 然而,在许多网民心中,网络新闻不只什么时候丧失了自己的可信度,被人们称为谣言新闻。新闻网站往往依赖于网民的自由投稿获得信息,这就造成检验事实真实性的困难。更有很多新闻网站在新闻竞争的过程中往往不顾事实,怎么吸引人怎么写,怎么激动人怎么编,还有的将明明已被证明是不真实但颇具吸引力的传统媒体上的新闻转载,利用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信任提升点击率。
3.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具有传输快、复制方便,而又带有私人色彩的特点。利用电子邮件的群发功能,可以使一条信息顷刻间到达成千上万的网民。而私人色彩会使电子邮件显得比一般的消息更为真实。在口头传谣时代不断出现的连锁信谣言,在网络时代化为了连锁电子邮件谣言。请你将收到的这封邮件转发给你的二十个亲友,你就会得到(许诺好处),如果不发呢,就威胁会受到惩罚。这样,很多人就觉得发一下电子邮件只是举手之劳嘛,何必搞得自己既担忧又不愉快呢?于是谣言就这样泛滥成灾。
4.OICQ:
作为网络聊天的工具,OICQ具有相当的个人化程度。而由于聊天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活动,会增强所传信息的真实色彩,使谣言被误认为是真理。信息的真实性是建立在社会性的基础上的,很多时候它是一种社会价值的判断。OICQ具有模拟真实社会人际交往的特点,极为接近口头传播,这大大增强了它在人们心目中所传信息的可信度。而它又具有电子邮件的某些特点,可以在网上方便地复制,在对方离线时留言等,因此,OICQ也是网络谣言的一个重要传播渠道。
三、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
纵观形形色色的网络谣言,会发现它既具有口头谣言的特点,又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网络谣言像口头谣言一样,具有阶段性?quot;主题特征,谣言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异特征,以及同一谣言反复出现的特点。
主题特征指谣言在某段时间会集中于某个主题,如台湾一度网络流言造成饮食恐慌,出现了吃柠檬虾会产生砒霜、可乐加味精等于FM2蜜饯、金针、果糖含高量二氧化硫,会造成气喘、吃多了猪脖子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吃花枝、鱿鱼就不要吃红萝卜、烤的玉米不能吃,百分之百有毒、吃半熟的蛋会致命、可乐加烤肉等于骨癌等二十二个与饮食有关的网络谣言,引起消费者恐慌,最后台湾政府不得不发布新闻辟谣。
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被传谣者加以增删和修改的再创作,使一个谣言出现多个版本。这叫做谣言的变异特征。口传谣言常因记忆缺失或错误及口误等客观原因出现变异现象,而网络谣言因复制的方便,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网络谣言的变异往往是因传播者出于某种主观动机对原始版本加以改变而形成。
谣言还有反复性。同一谣言有时会反复出现,销声匿迹一段时间后又卷土重来。比如最近几年里关于手机单向收费的谣言就多次流传,而且每一次还都声势浩大。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公众所关心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疑问没有得到解释,给谣言提供了反复出现的可能。 四、网络谣言的主要传播模式。
网络谣言传播速度之所以很快,除了因为它的内容吸引人外,还与谣言传播的特殊形态有关。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可抽象为以下几种主要传播模式:
1. 链状传播。
链状是一环扣一环,即谣言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链状传播是谣言传播,也是一切传播的基本模式。链状传播也是口传谣言时代谣言形成的重要原因,因为在链状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因为误听误传而形成谣言。
2. 树状传播。
树状传播是指谣言从一个人传到几个人,再从几个人分别再传到一定数量的人,像滚雪球一样传递下去,形成一种几何倍数的传播模式。这种模式是比较典型的口传谣言传播模式,网络谣言的传播也建立在这种传播模式的基础上。这种传播模式美国的传播学者曾用葡萄藤来形容谣言的传播。他们发现,葡萄藤传播具有速度快、信息量大、反馈性强等特点,呈现出一种双向性、交叉性,其传播覆盖面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
3.放射状传播。
放射状传播是指谣言从信源向无数接收者发送,就像光源向四周发射光热一样。这是网络谣言特有的传播模式。在口传谣言时代,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网络谣言却能很容易地同时被无数人接收,达到极高的传播效率。
4.旋涡型复式传播。
在一场完整的谣言传播过程中,往往既有人际间的口头传播和其他媒体的组合,也有大众媒体与网络之间的交叉。这种媒介的交叉组合容易形成谣言信息的旋涡型传播而积累更大的能量。
五、造谣、传谣与受谣――谣言形成与传播的社会心理基础。
谣言的形成和传播并非无章可循,实际上,它与社会心理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谣言是复杂社会心理现象的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里可以看到造谣者、传谣者和受谣者的种种心理活动和心理倾向。谣言传播的过程,是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同时,在谣言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既有个体心理起作用,也有群体心理作用,也是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人们造谣和传谣、受谣的过程中,支配人们行为的既有理性因素,也有非理性因素,谣言传播者的非理性因素是谣言得势的主要原因。当一个人被谣言包裹之时,往往会受社会心理的压迫而跟随非理性思维的指引,相信并传播谣言。在非理性思维的指引下,才会出现曾参的母亲相信曾参杀人谣言。
1.造谣心理:
在网络上造谣者可分为有意造谣和无意讹传。无意讹传成的谣言是在传播中产生的。由于个体固有的一些心理特点,如认知能力的差异、记忆能力的变迁、心理活动?quot;合理化倾向等所致。一个消息经过多次口头循环的流传,其本身受到一定的增删、改造、修饰,发展到一定程度,是可能成为谣言的。但由于网络文本复制的方便性,这种情况更多地出现在口头传谣中。网络谣言的主要还是有意造出来的。
纵观造谣者的心理动机和心态,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娱乐心态。
抱有这种心态的人从造谣和谣言传播中得到快感,如网易的乱弹BBS中有一栏目干脆名为谣言中心,发表的都是一些荒诞不经的文章。版主会飞的猪公开宣称我绝对不会批判在网上造谣的人们,因为我也是其中一员,并且有些乐此不疲。因为在网上造谣的人本身没有什么动机,所造的谣对自己来说也没什么利害关系,讲白了也就是图个乐?quot;编造天衣无缝的谎言,并使他人深信不疑,广泛流传,能给这种人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传播谣言者需要以此与他人拉开,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将自己与大众拉开差距。 又如台湾警方日前逮捕了一名在网上散布谣言的研究生,该名学生涉嫌在网络上散布谣言,造成一家公司股价下跌、损失惨重。
去年底,台湾上市公司互盛电子的股价一度大幅下跌。经调查发现,始作俑者是一个身份不明的网民,他在网上四处散播谣言,说互盛电子将要重组,而且财务有问题,劝大家赶快将股票脱手,否则就来不及了。这些传言致使股民纷纷抛售互盛电子的股票,导致该公司股价不断下滑。有关部门在追查后发现,台湾北部一所大学的沈姓研究生最为可疑,于是报请警方将沈拘捕。在受审时,该研究生称自己没有那家公司的股票,网上散布谣言,纯?quot;好玩,却没想到他吃上了官司。[14]
②发泄心态。
这种人往往因生活中所遭受的某种挫折而对特定对象或整个社会环境感到不满或不安,于是故意放出谣言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或不安情绪,并从谣言的鞔?醒罢夜裁?胄睦戆参俊H缟钲谝桓雠??窬?0胍故盏缴衩氐牡缁昂痛罅康牡缱佑始??吹缋磎ail者语言下流污秽粗俗,这个女网民忍无可忍报了警,经警方侦查得知,原来是这个女网民的追求者因爱不成,一恨之下在网络论坛上写了一个黄色的帖子,说征求性伴侣云云,落款留了该女网民的电话和e-mail,帖子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才有了上述事情的发生。
③因商业竞争或政治斗争需要而进行造谣,将谣言作为一种策略。
比如大明星刘晓庆为了促进自己制作的电视连续剧发行的需要,就曾故意放出谣言,说参演该电视剧的两个姓刘的年轻女演员是自己的私生女。结果该消息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为电视剧作了一个免费而又高效的广告,电视剧的发行获得了成功。
至于用网络谣言作为政治斗争手段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如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就曾出现无数攻击对手的网络谣言。在中美撞机事件中,各网络论坛的BBS上更是谣言与真相并存,令人难辨真伪。
2.传谣心理:
传谣者并非像我们想象的一定相信谣言,他也可能根本不相信谣言,或者对谣言将信将疑。相信谣言的人,往往在谣言与自己利益相关时,表现出巨大的传谣热情,寻找与自己站在同一条壕沟里的战友,准备用公众的力量捍卫自己的利益。或者在谣言与己无关时,表现出一种幸灾乐祸的心理。 不相信谣言的人,在谣言对自己有利的情况下,即使明知是谎言,也会参与谣言的传播,甚至会添油加醋,使谣言更为合理化,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
对谣言将信将疑的人当谣言与自己无关时,可能将谣言作为谈资,而于无意中对谣言进行传播。当谣言与己有关时,更是急于传播谣言,以寻求答案。虽然网络时代信息极为丰富,但在有些国家,很多信息源的控制权并没有放开,因此,信息并没有达到公开透明的程度。这样,信息盲区依然存在,在这些地方,往往会出现谣言滋生的土壤。
3.信谣心理:
俗语云:想听的话,再聋也能听到。人们的眼睛和耳朵都会有选择地接收他们想要的信息,或者更倾向于接受他们相信和愿意相信的东西。这叫做人类选择性认识的特点。谣言的形成往往得从社会心理,特别是集体心理上找根子。那些因某种心理原因要相信谣言的人会一字不漏地吞下谣言。认为手机双向收费不公平或不必要的人,比之认为这种制度公正、必要的人更多地相信手机单向收费的谣言。这些人双向收费制本来就不满,他们抓住一切能够使他们的敌视态度具体化的理由。同时谣言使他们能够大声地表达他们的怨恨:他们由此便能完全正当地攻击他们所批评的目标。
人是社会的动物。从众心理也往往会带给人们相信谣言的压力。当周围的人都相信某个谣言时,一个人很难不随波逐流,以证明自己与周围人的一致性。这种从众心理往往导致谣言的猖狂得势。
网上降妖――与网络谣言共存的技术
自从人类有史以来,谣言就一直存在,并且还将继续存在下去。尽管谣言使人们愤怒、伤心,谣言被人们称为杀人不见血的武器,毒蛇和妖魔,谣言却从未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过。无论过去曾怎样被谣言欺骗过,人们还是无法确信下一次能躲开谣言的纠缠。而在网络时代,由于谣言的泛滥与识别的困难,识别谣言,避开谣言,有时利用谣言,打破谣言已成为人们必须掌握的与网络和谣言共存的技术。
一、一枚硬币的两面――当局如何对待谣言。
从当局来说,谣言往往不利于政府的正常施政,因而需要抑制谣言的发生。最好的办法应当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一是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故意传播谣言并造成危害者施以相应惩治。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及时、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减少大众的信息的盲点,通过信息的透明化来抑制谣言的发生概率。
根据我国国务院292号令公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站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在谣言出现之初,当局者应当及时提供有效的可靠信息,将谣言扼杀在摇篮中。如涉及国家机密,则需进行反谣言斗争,向公众提供与谣言内容相反的信息,或尽量转移公众的注意力,避免造成大的社会危机和动乱。
对公众进行和自我教育也能对抑制谣言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一家名为《香港网页学院》的网站就提出了网站自律的网络百戒-----网页道德,其中有一条不要利用网页散播谣言,中伤他人,网络虽难管制,但本对道德良心,请洁身自爱。维持良好的网络环境,每个人都有责任。
在二次大战中,在波士顿,有名的《旅行者先驱日报》在一九四二年三月至一九四三年十二月间,开辟了一个每周专栏,称之为谣言诊所,其任务就是每一期反驳一则当前流传的谣言,这谣言或是由一些读者自发地指出来,或是由一组专门在居民中来来往往为报纸搜集情报的人揭发出来。反驳一般以采访无可争议的领导人(F·罗斯福总统、D·艾森豪威尔将军等)或介绍一些使谣言无法成立的事实为主。
该报的做法被全国的其它报纸广泛接受。谣言诊所迅速在各报遍地开花。根据公布的数字,这些谣言诊所的效果似乎不错。常读该报的读者相信谣言的程度要比偶尔读该报的读者有所下降。事实上,谣言诊所的增多不仅对某些捏造的谣言起到了药到病除的效果,而且也有预防作用。从这个观点看,专门针对谣言的专栏具有预防接种的作用。
在网络时代,利用必要的技术支持对网上谣言进行跟踪,也是警示造谣者的好作法。据计算机世界网站报道(http://www.ccw.com.cn/htm/news1/elife/man/01_2_2_2.asp),Agence Virtuelle公司宣布,该公司最近推出RumorBot(谣言机器人) 软件,该软件可跟踪谣言,并分析和确定谣言的出处。虚拟的机器人很快将在互联网上扮演网络警察,它将在互联网上追踪谣言或色情图片。不管是投机者故意在网上散布某种股价信息,或是恋童癖者提供非法的图片,RumorBot(谣言机器人)软件都将通过搜索引擎和数据库,对这些不法行为一网打尽。据Agence Virtuelle公司的Stephane Perino 说该软件可以实时地跟踪和分析在线新闻组、聊天室和系列列表。
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说舆论是民意的晴雨表的话,那么谣言就是民意的放大镜。当局也可以从谣言中窥探民情,了解民心,从而在决策时作出符合民意,顺乎民心的决定。谣言就像试探气球一样,可以是一种管理上的策略。当一位部长想估计一下某个决定会引起什么反响时,他就让谣言流传起来,然后根据反应作出决定。[15]
二、做个聪明人――识别、反击和利用谣言
清除谣言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之一。然而,从根本意义上说,谣言却是复杂社会生活的歪曲反映。因此,在一定的时期内,谣言的不断生成也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谣言的出现作为客观现实也是难以避免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认真地审察它、思考它、分析它,从而及时地作出明断,直至最后消除它的危害与影响。
谣言是集体行为的产物,谣言是集体作品。普通公众是谣言传播和被传播的主要对象。谣言威力来自于公众,谣言威胁的也往往是公众的利益。大多数人面对谣言,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或抵制。而聪明人却能冷静理智地对待谣言,用理性的分析抵住从众心理的带来信谣与传谣的压力。
面对谣言带来的伤害,聪明人懂得反击谣言的,用事实作最好的反驳。而在真相一时难以辩明时,要懂得沉默是最好的反击,而时间就是武器。生活中有许多谣言是不必在意的,沉默以待,是对谣言的蔑视,也是反击。而有时越是大张旗鼓地辟谣,谣言的不良影响反而越大。还有些谣言,任你怎样澄清、辟谣,一时也难以辨别是非。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总是可以分晓的。
对于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来说,一方面要有一定的意识和道德操守,不随便造谣传谣;另一方面还要懂得利用谣言为自己服务。比如,当警察的可以从民间的谣传中找到罪犯的蛛丝马迹,当记者的,可以从谣言中寻找新闻线索。家和家,利用谣言作试探气球,从公众对谣言的反应中取得信息,为自己的下一部决策提供。
毫无根据的消息可以象有根有据的消息一样轻而易举地传遍社会,而且可以起到同样的动员效果从研究谣言而获得的片刻清醒证实了知识的脆弱。也许我们所获得的知识中的一大部分是毫无根据的,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谣言提醒了我们一个明显的事实。
有人把谣言比作毒品,又有人把谣言比作妖精,人们对谣言有一种既厌恶又受到诱惑的心理。然而,作为自从人类社会出现就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谣言的存在既然无法改变,谣言的功能又是古已有之,就不能完全消极否定地对待谣言。毒品和妖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毒品和妖精映射出的人性的弱点与社会的疾病。谣言是一种现实存在,和宗教一样,是一种有传染力的信仰。人们对谣言的传播便是对谣言最大的证明与支持。
注释:
[1] 引自《谣言》第一章第五页,[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2]见《吕氏春秋·慎行览》)
[3][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谣言》第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4][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谣言》第1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5]Allport G.W., Postman L.,《An Analysis of Rumor》,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10, hiver 1946-1947, p. 501-517, 转引自《谣言》第6页,[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6](Knapp R., 《A Psychology of Rumor》,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8(1), 1944, p. 22-37, 转引自《谣言》第6页,[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7]Peterson W., Gist N., 《Rumor and Public Opin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57, 1951, p.159-167. 转引自《谣言》第6页,[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8][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谣言》第1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9]Shibutani T., Improvised News: A Sociological Study of Rumor, Indianapolis, Bobbs Merrill, 1966, 转引自《谣言》第11页,[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10]Fine G., 《Cokelore and Coke Law: Urban Belief Tales and the Problem of Multiple Origins》,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92, 1979, p. 477-482. 转引自《谣言》第14页,[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11]转引自刘建明编著《舆论传播》第291页。
[12]江万秀等著《谣言透视》第15页,群众出版社1991年第1版。
[13]罗那·荛斯《对因特网颜色的反思》,《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第3期。
[14]转引自飞IT资讯网站。
[15]《谣言》第227页,[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参考:
1.刘建明《舆论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法]卡普费雷著,郑若麟 边芹译《谣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第1版。
3.[法]弗朗索瓦丝·勒莫著,唐家龙译《黑寡妇――谣言的示意及传播》,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版。
4.江万秀 雷才明 江凤贤著《谣言透视》,群众出版社1991年第1版。
5.[美]赫尔什·古德伯格著,段胜武 胡建华 岳经伦 编译《谎言世界》,群众出版社1992年第1版。
6.[美]查尔斯·福特著 高卓 张葆华 林达译《说谎:你所不知道的一切》,新华出版社2001年第1版。
7.涂争鸣《欺骗论》,中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8.胡钰《新闻真实性的评价与实现》,载《新闻界》2000年6月。
9.胡钰《网络新闻的悖论》,载《新闻界》2000年3月。
10.陈绚《虚拟空间的真实侵害》,载《国际新闻界》2000年1月。
11.[加拿大]罗娜·荛斯《对因特网颜色的反思》,郭镇之译,载《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3月。
12.熊江《网络采访的特点与实施》,载《记者》2001年7月。
13.飞IT资讯网站
14.chinabyte网站
15.GoEway网站:
16.普宁信息港
17.奇摩新闻网
18.网易()
19.新浪
20.网胜新闻站
21.水木清华
22.
23.
24.
附录:
一、台湾goeway网站()出的十大网络谣言 谣言一:网上造谣操控股价 制造光学纤维的加州Emulex公司的行政总裁已辞去职务,而该公司同时把已公布的今季业绩更正为亏蚀。不少在互联网发放的关于某些公司的虚假消息,目的是想让股价浮动,造谣者从中获取巨额利润。 以上的例子是去年二月,美国一名23岁大学生涉嫌在互联网上发放有关EmulexCorp.科技公司的虚假消息,以致令其股价在一天之内大幅下跌六成。另外,一名新泽西州的15岁男孩列别德,用八千美元做本钱,先以低价买入一些不受注意的蚊型股,再利用多个假名在Yahoo!的BBS上发表言论吹捧这些股票,令他从中获利222万港元。 不久前,美国证鉴会指控了一名25岁洛杉机男子,他涉及在互联网上散布NCO企业的假消息,令其股价下跌了200万美元。涉案者重要意图影响交易市场股价证券的交易价格,就会触法,网上诈骗罪一经定罪,最高可被判入狱十五年。
谣言二:麦当劳出售口水汉堡包 南非麦当劳的黑人工作人员,恶意地在白人顾客订购的汉堡包中吐入口水,这一举动M-Net电视台的《绝对权威》节目组拍摄下来》。 因为这则谣言,令南非麦当劳的销售额下降了20%。不过,《绝对权威》节目摄制组很快发表声明他们从没有拍摄到这样的镜头。因为,如果真的拍到了,我们早就放出来了。作为受害方的麦当劳,则断然否认上述邮件对其销售额产生了负面影响。
谣言三:肯德基炸鸡不是鸡 最近新罕布什尔大学发表对肯德基的研究,发现他们没有用真正的鸡,他们的鸡是用遗传基因控制的有机体,以管子插入结构中,他们没有嘴、没有羽毛、没有脚,肯德鸡因而节省许多成本,请将这讯息告知你的朋友。 这封去年年初在英国大量转寄的电子邮件,一直转寄到香港再到岛内,香港和岛内网民收到的,可能是一封附上中文版本的转寄文章,而且没有著名出处。肯德基于去年一月早回应此段谣言是无中生有的无稽之谈。肯德基方面表示,他们所采用的鸡只全用传统的方法饲养,甚至没有采用人工饲料,供应鸡只的农场符合欧盟的法定标准。同时,新坎布什尔大学亦否认曾作出过有关肯德鸡的研究报告。
谣言四:台湾域名将会变成.tw.cn 台湾的域名.tw有可能改为.tw.cn!……ICANN(网络域名与IP地址管理机构)最近在横滨举行的会议,对台湾的域名.tw有很大的不利影响,这件事情请大家帮忙吧,请将相关消息传给你认识的人。 去年八、九月间,这封惊吓的E-Mail引起敏感的台湾网络人一阵恐慌。在台湾网站的域名后面加个.cn,一级域名变一点五级域名,难记是一回事,原有域名的价钱也会跌个几倍,难免会让人疑惑。 不过当你登录了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网站cnnic后,就会发现这只不过是一场无知的误解。其实从一开始,CNNIC就为中国的每一个省份规划了第二层的区域性网域,例如.gd.cn就是专门给广东地区使用的网域,.bj.cn就是北京专用的网域。这跟美国是情况是一样的,除了有.com或.gov之外,美国还有.us加上州名的系统,例如。.ny.us就是纽约州的网络域名。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当然就会有.tw.cn了,但并不是要改变台湾一直使用的域名.tw。
谣言五:转寄E-Mail可获赠手机 去年在台湾网络上有一封电子邮件被大量转载,究其内容为何如此吸引,原来信中写道只要将信传给八个人,将可收到爱立信T18手机,只要将信件传给二十个人,将可收到R320 WAP手机,请记得传送一份副本给。 台湾ericsson公司获悉时间后,立即出面澄清,宣称这个绝对是一个网络谣言。虽然当时正在采用多种的新颖的手法宣传这两款手机,但绝不会采用连锁信的做法。再者,ericsson公司中并没有名为Anna Swelund的员工,更荒谬的是ericsson的电子邮箱是@ericsson.sl,而非@ericsson.com,时间纯粹是一场闹剧,请网友不要在转寄下去。
谣言六:使用手机会导致不孕 很多人都有手机,并会八手机挂在胸前、腰间或放在裤袋内,大拿手机若经常置于接近人体的腰部、腹部,其收发信号时产生的电磁波,会照射到精子、卵子所在部位,可能会影响使用者之生育能力。 这个其实是近年来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使用手机对人体有没有危害?手机的危害究竟有多大?据台湾和平的医生研究指出,近四年来求诊不孕症的病者,大多有使用手机的习惯。手机所发射的电磁波属于微波,与微波炉产生的微波类似,尤以手机即将接通电话前后,电磁波的能量最强烈。英国有试验报告指出,老鼠以手机的微波照射五分钟,就会产生DNA病变。精子、卵子等生殖细胞若长期受到手机微波侵袭,也不排除会产生DNA病变,可能会影响生育机能。但这种见解,需要医生研究部门的进一步查证。 谣言七:负离子溶解头发 经过负离子烫的洗礼之后,整个头发可以说是死掉了,当烫过之后,头发中的鳞片就会溶解,因此头发不会打结。负离子在日本问世时成功率只有20%,所以现在的日本美发界,已经不再使用离子烫发了。这则传言令爱美的女士大为紧张。 据Beehive salon的专业设计师Johnny认为,负离子直发并不会剥落毛鳞片,只是将头发内的链键重组,然后产生直顺不易打结的发质,使用假冒的药水与直发器材来做负离子直发,才会对头发造成伤害。另外,如果随便找一间发型屋来做负离子直发,加上事后又没有做适当的护理,头发容易分叉,断裂,并非如传言中的溶解。
谣言八:吃杯面会中毒 有个在英国读书的留学生,吃了一年半的杯面,最后死亡,医生发现他的胃壁上层覆盖着一层蜡,原来是杯面容器内的毒性蜡?quot; 有台湾大学教授表示,一些食品的塑料容器有使用食用蜡的材料,就象杯面内一层比较平滑的内面,但我们的肝脏都能分解这种成分,无法消化的物质也会随之排出体外,吃面而令胃部涂上一层蜡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但方便面本身是一种营养不良的十五,长期吃是会引起营养不均衡,甚至患上其他身体疾病,这反而是与食物本身有关。
谣言九:病毒清洗你的电脑 收到Win A Holiday、Join the crew、Penpal Greetings等主题的电子邮件时,千万不要把信件打开,否则硬盘内的资料全部会被删掉。如果害怕病毒,最好是别胡乱打开任何附加文档,避免加促网络上的谬传不断,用户也可以在上述网址中查看那些是公布了的冒牌病毒。
谣言十:转信救病童 你好!我是Tariq Hafeez,几天前,我六岁大的女儿Fatima在家门前的街上玩,不知道那里冒出一辆车撞上她,我吓死了,也很愤怒。……所幸我的女儿逃过死劫,大拿状况非常危急。她受伤非常严重的躺在医院,她体内出血,非常不乐观,可是我们没有健保也没有钱可支付手术。因此我们与BCC Inc.公司达成协议,并告诉我说只要有一个人将这封信E-Mail给其他人,他们将捐3分(美分)支付手术,这是真的。……请你们帮帮忙将这封电子邮件转寄给你们通讯录上的朋友,我会很感激你的。 在互联网世界,一些我的孩子快死了的连锁信非常多,没有人知道到底信中提及的小孩子的状况是否属实,更令人怀疑的是,竟然有软件可以追踪转寄出去的每一封信,那不是太可怕了吗?不少谣言喜欢拿人类的怜悯之心来开玩笑,着实没有意思也缺乏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