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课堂”探讨——关于设计艺术专业“假期课堂”教学的构想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31
对于大学教师和学生来说,假期除了休息以外,完全可以用假期来进行跨专业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以及对前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通过这个过程调整学习认知。为了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给教师更多的教学研究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减少课堂教学的学分,延长假期时间并增加相关实践课程,看来值得探讨。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参照国内外高校在学期安排上的一些做法,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延长假期,将大量教学活动安排在假期完成,笔者称之为“假期课堂”。这不仅是改革教学方式的探讨,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转变办学理念。其理论依据是美国教育家提出的整合教育(Integrating Education),这一概念与我国“素质教育”的提法有些类似,就是从传统的强调课堂内教学,转变为强调在课堂内学习以及在课堂外学习相统一,目的是将学生结构化学习与非结构化学习整合起来,让本科生在各种场所、通过不同形式,向社会学习,向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与经历的人学习,一起作为探索者参与设计项目或教师的研究等等,特别是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设计艺术类专业,更适合这种既有课堂传授,又有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 当今的教育,面临着两大尖锐的矛盾:一是人的接受知识的能力与蓬勃增长的浩瀚知识量之间的矛盾,德国学者哈根·拜因豪尔在上一个世纪曾说:“一个科学家即使夜以继日地阅读,也只能读完他本专业全部出版物的5%。”现在所处的时代更无法预测知识传播的速度;二是人的有限的学习年限与知识迅速老化之间的矛盾。对此,教育的唯一出路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这是一种方法的教育,能力的教育。A·J·普洛斯(美国)认为:“设计教育的目的不是造就设计人员,而是解放他们,帮助即将成为设计人员的人们发现和认识自身,为他们提供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空,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聪明才智,完善并提供机会。”大学本科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强调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非结构化学习,就必须减少固化的课堂教学时间,减少结构化学习的安排,增加假期课堂,强化自主性、实践性、体验性的学习状态。 一、假期课堂的探讨与艺术院校假期教学的必要性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普遍关注大学的素质教育问题。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顾建民认为,传统的教师、教材和课堂“三中心”必须改变,否则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培育创新素质的正面力量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大学应构建“多规格、多通道、模块化”的培养框架,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大的选择余地,使学生成为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人。具体到设计艺术教育而言,它所面临的挑战是由科技的进步、市场的调控、人们审美兴趣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导致的。它既是客观的,又是现实的。当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设计艺术作为先导,研究人们的现实需求。大学的设计艺术教育应该面对现实来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向社会提供人才资源。市场是检验设计艺术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教育体制的改革是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动力。艺术院校的特点,尤其需要推行类似“假期课堂”的模式。因为,脱离实际的传统设计艺术教育模式无法适应新的人才需要,设计艺术教育必须考虑社会、技术、信息、生活、文化及市场等方面的关系,并在社会的构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据日本《设计艺术新闻》的调查,当今市场需要设计师的素质能力是“设计开发的策划能力占30%、设计的造型能力占25%、综合的思考能力占20%、组织与协调能力占12%、国际感觉占8%、CAD操作能力及其它占5%。” 这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构成,向我们现行的设计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以适应新环境和市场的需要。可以说,书本、教材、传统课堂是该学科的基础,但永远不会创造出市场需求的东西,而这些恰恰是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最需要学习的。所以,如何转换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有必要从推行“假期课堂”入手,积极探索适应人才市场需要的设计艺术教学模式,致力于教育资源的提升,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从国际通行的教学时间安排来看,很多世界一流大学的做法可以供我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0年春季学期课堂2000年1月18日讲授开始(Instruction Begins),2000年5月8日讲授结束(Instruction Ends),共计16周。其中,春假(Spring Recess and Spring Holiday) 是3月27日至31日,实际讲授时间为15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0年秋季学期课堂2000年9月6日讲授开始( First day of classes),2000年12月13日结束(Last day of classes),共14周,其中各种假期6天,实际上课时间为65天(13周);2001年春季学期课堂讲授开始在2001年2月6日,讲课结束在2001年5月17日,共14周,去掉假期8天,实际上课天数是65天(13周)。这些学校均开设不同学科、不同课时的小学期,以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从国内情况来看,北京大学自2002年9月起实行了暑期学期(Summer School),并作为学校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在北京大学校园网公布的2003至2004年校历中,可以看到:2004年6月13日是本科生放暑假的第一天,而在往年,这个时候还没有停课。而且,暑假改为3个月。而国内其他高校和艺术院校目前并没有实行延长假期的做法,也就是说,长期以来形成的校历模式已成为习惯,真正的假期改革,并非是时间长短问题,关键在改变教育观念。参照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时间安排,现在的普通高等艺术院校可以将暑假调整为三个月以内、寒假调整为一个半月左右,因目前尚未有高校实施,设计艺术类院校“假期课堂”的最佳时间安排,仍需要进一步论证,或在实验中寻找成功的经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期缩短,假期延长不意味着教学内容的减少和教学要求的降低,相反,教学要求实际上是提高了。对学生而言,压缩学时,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后,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社会、体验实务,更深入地研究、体会和消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可以有更多时间参与工程施工、社会调查和设计项目等实践性的工作,较早地接触本专业应用的前沿,感受专业与行业的差异,扩大视野,拓宽思路,从而提高创新能力。把仅仅从课堂上学习转变为将课堂学习与向整个社会学习结合起来。要求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一个更加主动、自主的学习者。对教师而言,这一转变也意味着严峻的挑战:由于课堂内教学时间的减少与讲授内容的减少,教师必须由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门径的指路人、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和社会实践的引导者。教师必须进一步精练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假期课堂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管理而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好。首先必须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而重点是引导学生“学”。其次,在制度上必须有保证“教”与“学”的措施。例如,在编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时,应考虑到假期课程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学生的适应性。假期延长,但课时量并没有缩减,只是将许多时间相对集中的室外写生、工场实验课、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工程施工、项目设计实习以及部分探讨性的课程安排在假期课堂开设。这样,传统的课堂教学要集中精力抓好讲授和艺术表现的内容,假期课堂所开设的内容应该是在传统教室内所无法解决的课程或课题,这部分教学内容强调的是实践、应用、技能与课堂教学的基础、专业基础、人文与科学理论的协调。 强调“实践”与“创新”应该是设计艺术专业教学的特点。传统设计艺术教育仅仅注重了审美的培育和表现技巧的训练,掌握形态塑造和艺术表现的课程占据了设计艺术教育的大部分内容。新的设计艺术教育体系应追求设计创新的系统方法,引导学生从宏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认识艺术设计和艺术创作。在增设人文科学、科学课程的同时,强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培养,现在大多数院校通行的教学模式是造型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设计三段式教学,这种分段的形式现在应该重新审视、重新定位,因为培养人才的目的不明确,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缺少综合技能的训练,学生不能掌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程序,所谓的基础课不能为专业设计提供依托,课程之间缺少融会贯通。设计艺术学科的专业领域在不断拓展,设计艺术已不是过去意义上的美术加工艺的概念,而已与工科等相关学科相融合,更多的专业方向侧重于应用领域,关注生活方式、注重审美提升等方方面面。没有综合性的设计艺术实践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师,也就是说,设计创造力必定是建立在一种高度综合性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调整教学结构,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实训环节,增设“假期课堂”成为解决这种矛盾的一种值得探讨的途径。 我们认为,设计艺术教学应该大致分为课堂讲授与艺术表现教学、实践与体验教学、技术与能力培养教学三个部分,其中,实践与体验教学、技术与能力培养教学这两个部分应得到突出与加强。以往课堂讲授与艺术表现教学、实践与体验教学、技术与能力培养教学三部分之间的比例大概为8:1:1,为了创造从艺术表现型教育向实践型教育和创新型教育转换的条件,可以将其调整为4:3:3。提高实践与技能比例的部分,这些内容安排在“假期课堂”进行比较适宜。 设置“假期课堂”的目的就是给学生集中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能力的体验,从而形成专业基础扎实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培养模式。从这个角度讲,“假期课堂”特别适合设计艺术类专业的教学。但需要注意的是,“假期课堂”如果偏离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与教学目的无关的课题研究和设计项目,一味地讲究活动形式本身,那么,无论选择了多少课题,写了多少调查报告,设计出多少作品,都将偏离“假期课堂”的宗旨,走上杜威倡导的实用性教育的弯路。另外,传统的课堂与艺术表现教学也不能停留于简单的理论讲授和课堂作业辅导,要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为达到有明确目标的教学效果而慎重进行课程设计。二、重新审视假期资源的整合,激活学习状态 延长假期时间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充分整合校内资源,特别是现在高等的高速时期,可以缓解校内人力和校舍空间资源的压力,同时,又可以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节约教学成本投入。在假期课堂安排上,可以选定国内外著名大学把学生送出去专题学习,也可以把学生送到厂家或。既促进了专业与跨专业之间的交流,又提高了高校的课程质量,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教室资源,解决学生重修时间与正常修课时间冲突的矛盾;既可以解决部分院系教师教学工作量超负荷的矛盾,又可以使一部分教师参与实践教学,一部分教师集中假期时间专心搞科研,兼顾了教学科研与学生实习,获得双赢。如果条件允许,学校还可以利用假期向校外学生提供特色教学服务,扩大优秀教学资源的社会共享。 关于社会资源的利用,国内外高校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前几年笔者曾接待过几所大学的暑期考察组,例如国立学院,其佛造像艺术课题组,即是利用暑假来到大陆,在实地进行考察研究。该课题组先在课堂查阅考察点的有关资料、文献和相关艺术样式与风格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写出调研报告文本,到考察现场解决同学们各自的问题。考察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去了九处佛造像遗址,师生收获很大。再如日本筑波大学民具考察组,利用假期到山东考察民间木工工具的使用情况,从传统的工具到现在使用的电动工具做了定点调研;另外还有美国、德国等暑期商业广告设计专题小组,他们注重实据、实务的考察,根据市场做设计方案,对有关企业的调查等都对我们开展假期课堂有借鉴作用。由于我国高校现行教学计划中,课堂教学的满负荷安排和现有教学体制的种种不足,学生课堂内容偏多,长期以来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务实性,其主要表现为,学生作业只重艺术表现,不重务实性设计;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缺乏主动的认知与贯通,缺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缺乏实践创新的能力。所以,高等院校的设计艺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设想利用“假期课堂”,增加实践课程的时间,激活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探索。 设计艺术教育 与相关行业、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设计产品要直接经受市场的检验,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因而社会学、市场学、营销学以及广告学、设计管理等不仅是设计艺术学的相关学科,更是设计艺术各专业必修的科目。因而,在设计艺术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设计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培养之外,也要将市场经营的知识导入其中,使学生尽早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市场,以缩短学生对市场认识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尽早认识设计与市场的关系。因为设计艺术在艺术学诸学科中均属于应用学科,让学生了解市场,接触商家、厂家并直接参与设计实践是必要的,由此可以从中认识设计实践过程中的诸多社会因素和市场因素,反过来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一些艺术院校就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办到了装修施工工地,使学生无形中学习了建筑学、材料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培养了一批懂得美术、会搞设计、了解材料、知道报价等具备多方面知识的新型设计师。类似这样的综合性设计实践活动,完全可以利用假期课堂较完整的时间进行,以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交叉性和协调性,并在社会实践中贯彻多学科、多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立足现实社会需求的思考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一种设计的基础,但如何把握艺术、设计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尤为关键。蔡元培先生早年就曾指出:“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的场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场所。让学生读书期间走向社会也是教书育人之目的。”特别是作为应用学科的设计艺术院校更应该思考社会需求“资格”的内涵。 实施多元的教学方式,形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社会的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和互动,注重实践环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注重设计程序和方法论的养成,通过务实的实训课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强调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全程设计与思考的能力,正是“假期课堂”之目的。另外,激活学生的学习状态,应与就业实际联系在一起。从现在人才市场分析,设计艺术人才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求设计艺术专业的毕业生能尽快进入角色,有知识、有技能,有市场运作的能力。而事实上多年来培养的设计艺术人才大多重艺术轻设计,重表现轻实务。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高等院校的设计艺术教育必须与企业对设计师的具体要求衔接,做到适应市场,适应社会,适应行业规范。除了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满足企业需要外,还要特别注意与企业或商家的密切合作,建立相关的实习基地,产学研相结合,开发教学空间。不仅与企业共同开发产品,承担来自企业的横向课题,也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直接深入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设计项目的实际运作情况。假期课程的安排,要注重实训,注重实践课程,与常规的课堂教学拉开距离,把教师按班级授课改为小组学习的形式,把全班统一一个作业的形式,化成小组作业,突出教学的实践环节,教学互动,产学研并重,激活学生的适应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育技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方便,打破了以往人际交流空间和时间的制约,改变常规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为探究假期课堂的教学模式提供新的平台。 从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不同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培养方案各有侧重,总体而言,文科以知识传授为主,理科以实验为主,艺术学科以表现为主,设计艺术则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设计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注重技能性、技艺性、表现性、实践性的课程较多,大多为单元式授课,与文理科的课程安排相比,一些较为集中的时间,适宜户外的课程,参与社会或直接进入企业的课程也较多,这些课程可以在假期课堂安排,况且能突出其教学特色。从全国艺术院校和相关艺术学科的教学安排来看,现在上课周数大约占学年总周数的70%,假期占30%,扣除节假日、等时间,实际课堂教学周数大约占60%。如果建立“假期课堂”,可将上课周数调整为60%,假期40%,实际课堂教学周数大概占到50%左右,其中,假期的15-20%的时间用于安排假期课程教学。 假期课堂的设立,一定要考虑到专业的适应性,其一是考虑本科四年的统一安排,其二是考虑不同专业方向的差异和特点。针对各个年级的情况,假期课程的侧重也应有所不同:大学一年级,假期课程可以安排户外写生、专业课程体验、社会考察等项内容;大学二年级,增加专业认知程度,可以安排企业咨询、市场调研、商家或厂家实习;大学三年级,增加应用性的课题,接触实践课程,加强工场作业,增加项目设计、工程预算、专题调研等内容;大学四年级,则要加大毕业设计的力度,可以考虑最后一个学期将假期的时间全部投入毕业课题,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选定实习制作商家或厂家,结合应用性项目、研发性项目、企业横向课题项目等,参与设计与实践不同环节。针对各专业领域,其假期教学内容也各有侧重,例如:平面设计要注重对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企业文化的调研课程,注重企业形象的策划与设计。同时在包装装潢、书籍设计等不同行业进行课题研究与市场开发;以建筑学为依托的环境艺术设计,要注重建筑规划设计、建筑装修材料与市场报价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不同居住空间的尺度把握等性的了解与认识;设计专业则要深入不同行业的产业第一线,了解生产工艺、了解材料工艺、了解市场需求等规律,设计不违背生产工艺与市场需求的工业产品,开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设计或针对不同的展览会来进行的展示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更要了解流动的服饰文化形态,了解面料市场、了解当代不同群体的审美趋向;而手工艺术则要深入工厂、作坊,拜艺人为师,继承传统,锐意创新。注重手工文化,注重手艺的思想,通过实际的动手体验与操作达到制作与审美的目的。目前刚刚兴起的数字艺术,则体现当代科学技术与人文思想的融合,体现技术与工具的高度,同时也特别注重人机互动的关系。所以,设计艺术所涵盖的不同专业领域既有共性又有特色,从培养设计师的角度来检验我们的专业设置,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学习内容,艺术与科技在实践环节中更要注重。这些都需要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的创新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假期课堂的设立,有效地将传统意义的讲授、辅导的课堂,由平面的教学形式立体化,将打破以艺术表现的单一教学形式,更加注重实训的环节,使设计艺术学科的高等教育更加完善。 总之,在“假期课堂”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将得以充分发挥。从某种意义上说,“假期课堂”不仅是一种值得探讨的教学方法,更是设计艺术学科教学研究的需要。所以,如果没有课堂与艺术表现教学的同步改革,作为实施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假期课堂”的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二者和谐互补,交相辉映,“假期课堂”的效能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这也是构想“假期课堂”的根本目的所在。
上一篇:对设计艺术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