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企业发展与规范化管理之路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腾宇 时间:2014-06-01

  诚信是规范化管理的第二个基本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企业和个人,还有政府,都要实践等价交换原则,即诚信,因此市场经济也叫信用经济。要使市场有序地运转,实现规范化管理,就需要每个当事人履行合约的规定,实践等价交换原则。因此要实践等价交换,诚信是根本保证,没有诚信等价交换就毫无意义,更不要说规范化管理。在规范化管理中,等价交换是一个客观标准,然而要实现这一标准,需要有人来执行,因此市场经济的基础主体—法人治理结构的确立就尤其重要,每个企业要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这样体制改革才算到位,才能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来,才能使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只有市场机制正常运转,每个企业讲究诚信,坚持等价交换原则,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规范化管理。相互利益的制衡机制是在规范化管理中要求企业在内部建立的。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代表大会,他决策公司的大政方针,代表股东的利益。股东代表大会闭会的时候,董事会就成为代表机构,来执行代表大会的决定。作为企业的法人代表的董事长,要进行股东利益的维护,对决定的贯彻执行要起到监督的作用。由董事会来聘任企业的经理层,企业的经理层代表企业的利益,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由股东代表大会来选出监事会,监督董事会同经理执行股东代表大会的决议。这样两种利益的制衡机制就在公司形成,就给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3 转变政府职能是实现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关键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关键,因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政府,政府不放权让利,企业要想有权与利,需要政府的放权让利;在改革中,政府处于领导者的地位,而企业则处于被领导者的地位,企业是被动者,政府是主动者。企业的经营活动由政府的分配批准权与计划、审批制度决定,企业规范化的经营与管理野兽其制约。政府行为不规范,国有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就很难实现。因此,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到位是关键。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关于政府怎样转变职能,政府的市场管理、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的职能要完善,行政审批要规范和减少。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还提出,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坚持政企分开,分离经营权与所有权,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得以实现。
  这也就是说,为企业服务是政府的根本职能,新型的政企业关系基础也正因这一点而形成。所以,政府对自己的职能必须要明确,就是为企业服务,政府制定的所有政策措施都是以扶持、保障企业的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但是在过去,政府将大小企业全收归国有,直接来经营,这样政府不仅管不了,也不能管好,而且做出了很多越位、错位的事情,使企业积极性的发挥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