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企业文化现象探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30
关键词:文化;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现象
1 企业文化现象分析
(1)风俗习惯。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认为文化是风俗习惯,它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并且缓慢衍生直至获得新生力量并取代权威力量。不同的风俗习惯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也不尽相同。例如,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日本人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妖花,代表邪恶和不祥。而中国人则认为荷花是高尚的花,北宋著名思想家,道学家周敦颐曾在《爱莲说》中指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思维方式。
人类的思维方式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机械思维方式,直观思维方式,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和系统思维方式,等等。各国各地区的管理者往往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特性。
有一个笑话说:一个美国人和一个日本人在森林中散步,突然一只饥饿的狮子朝他们跑来。日本人马上坐下来,开始换穿便于奔跑的跑鞋。美国人嘲笑说:“你实在是个傻瓜,难道你以为你能跑过一头狮子?”日本人回答说:“我不必跑过那头狮子,我只须跑过你就行!”
这个笑话说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较直接,日本人比较迂回曲折。那么,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是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员工给予不同的管理政策。美国员工如果犯错误可以直接指出其错误所在,而对于日本员工则要旁敲侧击。
(3)文化信念。
价值观念是人们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的观念,是人们心目中关于某类事物的价值的基本看法。它属于企业文化的核心层,看不见,摸不着,不易改变,但却是最为重要的。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家来说,赚钱是最至关重要的,利润是最有价值的。但是,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他们却忘记了人是企业的原动力,知识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的精神,信念又是人发展的决定力量。正如美国管家汤姆•彼得斯,南希•奥斯汀在《寻求优势》中指出:“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我国著名学家于光远也曾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信念在一个组织中的重要作用。
从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企业就把注重自己企业的文化信念摆在了企业生产,发展的第一位。比如,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曾经向美国一个小村庄推广收音机,因为当地没有一个人知道索尼的名字,所以买主让她更换产品名称,可是盛田昭夫把买主回绝了。他说:“我们要索尼的名字,如果不用索尼的名字,我们就永远不会有自己的历史。”可见,盛田昭夫把企业的品牌和文化信念看得比利润更要紧,更有价值。
可是回首灾难连连的2008,中国有太多的事让我们触目惊心,不堪回首。物质——利润固然重要,难道扭曲企业的文化信念,“利润至上”,切断企业生存发展的源头是当今危机下中国企业发展之道?
(4)作风。
企业及其领导团队的作风,是一个企业的文化标志。不同国家的企业,不同的领导有着不同的作风。
日本是一个岛国,地小物稀,这就培养了日本企业“和”的概念,“和”是日本企业的概念和行动指南。全球著名连锁企业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就很崇尚事必躬亲,敬谢员工,推心置腹,不下命令,赏罚适度,创造和谐的工作作风。在松下公司,每一个员工都可以做“真实的我”,上级和下属坦诚相待,尽一切可能发挥每一个员工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共同协力,实现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广博精深,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企业管理中以人事为中心,干部的优劣,职工的好坏,都以道德是非标准为最高准则。员工要求领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领导要求员工要坚决服从,即下属要对上级服从,个人要对集体服从,生活要对工作服从。在这样一套伦理式管理模式中,虽然企业有着一套规章制度,但是在具体执行中,往往会偏离制度而注重人情关系,从而导致“人治”,而非“法治”,出现人情面子解决一切的现象。所以,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贪污腐败屡禁不止了。
(5)待人。
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没有人。怎样对待人,是一切企业管理者无法回避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待人艺术”,就是要善于认识,处理和人相关的一切矛盾。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待人艺术千差万别,有的企业甚至完全搞不懂什么是“待人艺术”。
日本企业的员工无论是终身雇佣制还是年功序列制都紧紧围绕着人这个中心环节,照顾每一个人的整个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个人生活,集体生活,工作生活和业余生活)是企业的职责,而不能推卸给其他机构(如家庭,政府或者宗教机构)。这就反映了日本企业从不同的侧面调整企业的生产关系,缓和劳资矛盾,从而实现劳资和谐,推动企业经营管理的改善和提高。
相比之下,中国的有些企业把员工看成了创造剩余价值的工具,无条件的“剥削”。招聘时,往往给出优厚的薪资和福利等方面的承诺,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得到及时的兑现,以致从一开始就让员工产生了“上当受骗”的感觉;在以后的工作中由于缺乏工作兴趣,不满的情绪日益增加,而上层领导又没有及时给予回应,导致了优秀人才的大量流失。其实,归根到底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并不是生产的弊病,而是在于对“人”的艺术的剖析。
2 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策略
(1)建立开放,包容和融通的文化机制。开放是要求企业管理层在营造企业文化时,要有开放的态度和开放的胸襟。的民主化,经济的多元化、交往的全球化、信息的化以及文化大众化使得人们的层次显著提高、闲暇时间增多,这就使得人们精神需求的多样性加剧。因此,在构建企业文化时,企业管理人员面对不同国家的人不能“一刀切”,必须注重矛盾的普遍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文化的差异性普遍存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企业文化现象也有差异。这就要求企业在文化构建上,要积极倡导包容的心态和宽宏的气度,容忍和接纳不同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的人和事物,实现企业最大的“人无我有”。
融通,就是融合、通达,减少磨擦与冲突,正如英国著名警官克莱德警官所说在“蜜月期”结束之前,“泡菜阶段”开始之前,通过文化的变革,融合、创新,实现企业文化的重构,创立以“和谐”为导向的风俗礼仪,取长补短,求同存异,达到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
(2)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指站在合作伙伴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有自己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正因为如此,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判断问题和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行为模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而往往忽视了其他合作伙伴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以及它们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因此,在中日的交往中,如果中国的企业和日本的企业都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尊重合作伙伴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考虑对方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愿意放弃短期利益。那么就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从而加强彼此的信任。 (3)培养良好的价值信念。树立良好的企业价值信念是跻身成功企业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同的价值信念,这种价值信念是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基础。为培养良好的企业价值信念,首先,企业中高层领导者要善于在企业的过程中及时经验、吸取国内外企业的优秀文化,并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融合成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价值信念。其次,把融合成的企业价值观,坚持不懈地进行宣传和引导,使倡导的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得到全体职工的接受和认同。最后,在贯彻企业价值信念时,企业领导要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地贯彻执行,使良好的价值信念和企业精神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并通过激励手段来不断强化员工符合价值信念的行为。
(4)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思想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工作作风是人们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行为方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但是,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以人为本”的理想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企业中出现了把人当作利润创造物的现象,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此,企业高层领导者要经过一次思想的洗礼,改进工作作风。同时,还要通过谈心、家访和“送温暖”等方式,积极深入广大员工的生活,关心员工,理解员工,把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重视人力资源的作用,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制约着经济、产业发展的方向、结构和水平。企业作为市场中的一个基本元素,面对的是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传统的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界限正在消失,这就要求企业正确处理跨文化条件下产生的各种文化冲突与矛盾,吸取外国企业文化的忧点,同时对我国企业文化中的一切不适应世界进步潮流的积淀,无情的抛弃。只有这样,才能进步,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1]?张仁德,霍洪喜.企业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11).
[2]?[英]弗恩斯•特朗皮纳斯(Fons Trompenaars),查尔斯•汉普登•特纳(Charles Hampden-Turner).刘现伟译.跨文化人员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11).
[3]?罗长海,林坚.企业文化要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
[4]?解晓燕.儒家传统管理思想提升为企业柔性管理分析[J].经济研究.
[5]?陈海玉,郭学静.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J].新医学学刊,2008,5(10).
下一篇: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