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1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文小洁 时间:2010-06-30
[摘要]管理理论的演变,体现出对人本身的不断重新认识,人的本体地位不断提高,是一个从把人当作单纯的管理客体到强调管理中人的主体性的过程;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实质是人本管理,是企业管理方式的必然变革。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变革
  
  和文化的一体化是时代的大趋势,2001年初,美国福氏咨询公司在对《财富》500强评选的中指出:“公司出类拔萃的关键在于文化。”可以说,21世纪是文化管理的时代,也是文化致胜的时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凸显了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根本变革。
  
  一、企业管理文化的发展演变
  
  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大致经历了经验型管理、古典管理、行为管理、非理性主义管理,再到企业文化管理方式五个阶段。
  经验型管理方式顾名思义即凭借管理者(往往也就是企业所有者)的个体智慧和实践经验对企业经营实施组织管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其中的一些经验对后人产生了重要的启迪作用。
  古典管理理论主要是以生产为中心,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建立比较严密的组织形式而展开的,包括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派和以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组织管理学派。泰罗制的实施前提是“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利益驱动是该学派用以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泰罗制的实施,推动了企业管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过渡。法约尔着重分析研究高层管理效率和一般管理原则,他第一个明确阐述了“一般管理”理论,并根据自己总结的管理经验,提出了“十四点管理”原则。韦伯对近代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理想的组织机构模式”。他认为,行政组织体系应当具有准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只有这样才具备提高工作效率的条件。古典管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组织管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和纪律性,但缺乏对人的认识和关怀,排斥人的感情因素,同时也扼杀了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0世纪中期,行为科学理论逐渐兴盛。行为科学着重分析研究人的本性与需要、行为与动机,以达到协调人际关系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其中,人性假设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激励理论是它的核心内容,群体行为理论是它的重要支柱,领导行为理论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古典管理理论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强调行政组织的作用不同,行为科学重视人的因素,把对人的管理看作是管理的中心,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多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心理与管理的关系,这是管理思想的重大变革。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推动了管理思想由物到人的进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不断更新,为管理理论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非理性主义理论的兴起,正是西方管理学取得的新进展之一。
  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组织具有明确的意图和目标,可以清楚地加以确定;管理人员运用精确的分析,特别是定量分析,就可以选定能够达到目标的最佳办法,从而作出合理决策,即一切都是理性化的。非理性主义则把当代科学理论成果如系统论、控制论、决策理论、模糊理论等应用于管理规划和管理流程中,它认为具有社会性的人并不仅仅严格按照事实或逻辑来采取行动,无论在什么地方,完全理性地合乎逻辑支配行为的人几乎找不到。人的动机和意图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标的选择涉及人的价值取向,与其说靠清晰的思考,不如说取决于影响个人的各种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而且组织管理的过程,不仅仅是决策制定的过程,还包括了执行过程和创新过程,这两个过程更是充满了变化和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所以,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模式应当是非理性的,人的问题要求人性地解决,完全理性,必然把人机器化,进而破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传统的理性管理模式是在一定条件下,将各要素加以简单化和抽象化后所概括出来的一整套明确的规章制度与工作方法,属于精确性认识;而“非理性”管理理念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实践,突破了传统的理性化认识的局限性和对时代的不适应性,而后总结概括出来的“模糊性”认识。古典管理学也重视员工,但其对员工的重视与老板爱护机器在逻辑上是一致的。新型的管理理念则注重人情、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管理的灵活机动性和变通性;不主张用哪一种既定的理论模式去机械地管理变动中的企业和复杂多变的人。所以管理无法过于精确,必须引进“模糊机制”,这便是“非理性”思潮。非理性主义要求实现管理形态的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的本质,是要以人性化替代理性化,管理既要包容理性因素,又要包容非理性因素,把人的非理性和理性统一起来,这就是人性化管理。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指出,管理以文化为基础。他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指出: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因而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又要植根于文化之中。管理虽然是一门学科,但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并植根于一种文化(一个社会),一种价值传统、习惯和信念之中。管理受到而且应该受到文化的影响,同时管理和管理人员也会影响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管理理论发展演变的实质之一,就是管理学对人本身的不断重新认识,在管理学理论体系中人的本体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关注人的情感与精神需求,从而不断提升人的价值。管理理论不断演进更新的过程,就是从把人当作单纯的管理客体到强调管理中人的主体性的过程;就是从片面运用科学原理对工人进行控制监督,到把文化概念应用于企业管理,强调通过保护和倡扬人的主动性、创造性而获取良好的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过程。鉴于此,当今文化被看做企业“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素。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二、文化管理的特征
  
  企业文化往往表现为一种现象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本身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强调活动显象、氛围和仪式。但是,企业文化其本质是组织文化,它体现出组织成员所共有的行为方式,共同的信仰理念及价值追求,如企业的经营、核心价值观、企业人文精神、战略、团队建设、管理规程等等。企业文化致力于企业运行中深层次的基础因素的建设,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经营状态和效益,进而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文化是人本文化。在企业管理体系中,人本主义是针对资本主义或物本思想提出的。以人为本,首先是一种哲学价值观,它揭示了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最根本、什么最重要、什么最值得关注,它是一种从哲学意义上产生的对组织管理本质的新认识。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对企业生产效益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人本主义”就逐渐地取代了“资本主义”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也就应运而生。人本管理其基本思想就是把人作为管理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
  在企业的资源系统中最宝贵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人,但是,并非什么人都宝贵。企业发展需要的是忠诚负责、积极主动、富于创新精神的员工。如何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员工呢?实践证明,金钱可以换来一时一事的积极,但换不来永久的忠诚;权势可以换来服从和逢迎,但换不来主动负责。企业培养优秀员工,需要理念灌输,需要制度塑造,需要环境薰陶、习惯养成,即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培育。管理不只是一门技术知识,更应是一种理念、文化。企业文化是将文化特点和应用于经营管理之中,以人的素质提高作为基本途径,以培育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评判和选择、企业精神等核心理念为主要内容和引导方式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企业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管人来管事务,通过提升人来提升效益,通过改变人的观念来改变人的行为,通过创建优秀的员工队伍来创建优秀的企业,实现企业效能的放大。企业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全面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
  
  三、企业文化的功能及其价值
  
  现代区域文化管理理论认为,当一定的区域或组织形成某种传统、文化观念、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以后,在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矛盾中就找到了一个统一的理想的“结合点”。由此,在“区域文化”这个公正无私的“管理者”面前,个人的价值观被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同化;被管理者没有来自管理者的压力,却无形地受到区域文化的约束和规范,任何人都必须考虑自己的举止言行、道德品质能否被置身于其中的区域文化所接纳。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组织成员产生心理共鸣,继而达到观念和行为的自我控制。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对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引导、激励、凝聚、约束和规范作用,它可以通过组织机构、制度规定、程序和仪式、观念和习俗、人际关系、环境氛围、心理活动等等的塑造实现对全体员工的全程引导,从而塑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第一,企业文化为企业提供长久深厚的发展动力。企业文化体现着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规定着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并能引导全体员工把个人目标和理想与企业目标相统一,从而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心、归属感和主动精神。企业要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信仰体系,让员工坚定地确认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方针、管理规范等等,自觉地把自我价值与企业价值、把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文化可以从价值观、企业精神、伦理道德、管理宗旨到规章制度、员工行为、企业形象等方面,以规范严谨的方式,构建自己的信仰体系,营造起企业的精神家园,为企业发展长久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第二,企业文化是创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每个企业,客观上均具有与其他企业不同的个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在个性基础上形成的比较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异。比较优势必须依靠自我创新,创新又来自于文化,企业文化素质决定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决定比较优势,有了比较优势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许多企业的兴衰成败一再证明:文化作为企业的制导系统、经络系统,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状态;文化的丢失是生存权的丢失,文化的缺憾必然带来企业的衰败。随着知识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第三,企业文化能有效地放大管理效能。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严格精细管理,强调过程管理、过程控制,要求在管理全过程中,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扣紧环节,实现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管理,精益生产,敏捷生产,清洁生产。实施现代化管理必须依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这支队伍必须依靠企业文化的培育。企业文化把文化的特点和规律运用于经营管理之中,把传统的员工管理的经济主导方式、制度主导方式改变为文化主导的方式,着重于文化启发,注重挖掘开发员工内心美好优秀的元素,并使它升华为理性的认知,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模式,激发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有效地放大管理的效能。
  第四,企业文化引导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当今人力资源开发被看做是组织投入产出比最大的开发,人力资源被看做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包括了体能、智能、技能和文化,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体能、智能、技能,首先就要使员工与企业产生文化认同,依靠建立优良的文化体系来引导人力资源开发。一旦员工认同了企业的目标、愿景、战略、精神、价值观,其职业生涯和企业的发展使命就会自觉结合起来,其个人的价值取向就会和企业价值观的引导统一起来,个人的体能、智能、技能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奉献给企业。
  一个企业,如果只注重知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企业文化建设滞后,就会形成反差,进而会给企业造成深重的创伤。企业有知识有技术,却缺少共同崇尚的价值准则,没有共同奉行的行为规范,知识和技术就无法有效利用,甚至会反过来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企业人才流失、技术泄密,反映出企业文化的缺陷。没有共同的追求愿景,没有凝聚人心的事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企业和员工的联系就会简单化为雇佣关系,谁都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员工就会从心理上、行为上斤斤计较,与企业讨价还价甚至对抗。企业文化坚持把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同化,把建立共享的价值观当成管理上的首要任务,通过多种途径对员工的理想追求进行引导。这种同化作用,使企业不再是一个单纯因为利益互惠而聚集的群体,而是一个由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和行为规范的成员凝聚起来的组织。所以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打造优秀员工队伍的根本途径。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变革,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自新图强,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