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文化应以传统伦理价值观为根基
内容摘要:财务精神是财务文化的灵魂,它具有继承性和渐进性。构建财务精神是长远的要求,笔者认为财务精神应以传统伦理价值观为根基,以时代精神为核心,兼容外来文化的精华,才能适应市场和财务管理的要求。
关键词:财务文化 周秦伦理 管理理论
近年来,国内外企业财务造假事件接连发生,于此相关的企业轻则股票在股市上应声而跌,重则使企业丧失持续经营的生命力。这种惨痛的教训迫使企业必须构建财务文化,塑造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财务精神。
财务文化内涵
一般来说,财务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影响下,企业长期倡导和培育由理财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塑造的道德精神、财务行为规范和实体性理财设施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的和。广义财务文化指影响财务发展变化及其模式选择和财务行为的所有文化构成,表现为财务物质文化、财务制度文化和财务精神文化。狭义财务文化指理财者和员工的财务道德精神,它居于观念层次,表现为理财者和员工在处理财务问题时的思想意识和伦理观念等内容,即所谓的财务精神文化。狭义的财务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和渐进性,并且具有比较稳定的状态,是财务文化的灵魂,对其他层面的文化起支配、指导和统驭作用,是形成财务物质文化和财务制度文化的思想基础和道德源泉,它一般直接作用于制度层文化并通过制度层文化影响物质层文化。它源于企业内、外部的经济环境。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发展取决于产品与服务质量、经营管理成本和企业形象尤其是企业的信誉度,因此财务管理必须坚持诚信型长远发展战略;企业制度的建立和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逐步推广,人们对企业的社会预期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要求企业不只是对股东负责,还应以理性的态度处理好与经营者、员工以及债权人、债务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关系,追求社会利益相关者的满意,把企业的第一位目标界定为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第二位目标,关心企业长期的资本收益最大化,这必然要求企业在执行相关、规章和制度的同时,还应有一种伦理道德为全员所认同;另外,财务管理在企业现代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综合性极强,贯穿在运营的方方面面,所以企业精神就在筹资、投资、运营、收回和分配各理财环节广泛渗透,形成财务文化的内容。优秀的财务文化会引导企业财务行为朝着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和谐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良好方向发展,从而提升和改善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和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壮大。
财务文化的理论根基
文化源远流长,从周秦以来就有重视德性与理性、“道德人”和“经济人”统一的传统,这是建构当代企业财务精神文化必不可少的民族文化根基。德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指出:一切有伦理取向的行为,都受着两种不同类型的价值准则支配,一是信念伦理,二是责任伦理。而这两种伦理正是中国周文化精神和秦文化精神的统一。周文化的基本内容是天命信仰、德性精神、礼乐象征体系。美籍华裔历史学家许倬云认为,周文化在形成期就具有超越部族的天命观念以及随着道德性天命而衍生的理性主义,这使得周文化在伦理上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他认为周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的价值观第一次为人类社会生活确立了道德标准,赋予了人生在世以更为高尚的价值和更为深远的意义。北京大学陈来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理性主义注重政治文明和人文德行。而秦文化的基本内容是“公利”原则、理性精神、法术势管理体系。秦人经过商鞅变法,其行为目标已不是彼岸的天命信仰而是世俗的“公利”追求。秦人崇尚首功战功,“非有文德”,寡义趋利,“不别亲属”,超越了以亲缘关系为基础的德行伦理,抛却了以天命观念为信仰的信念伦理。一切事情都按理性法律规范处理:在权力继承上“择勇猛者立之”,在耕战技术上,重视理性的和操作,以至于富强起来并凌驾于他国之上。秦文化是两千年中国文化的基础,秦大一统后其观念是责任伦理功效和价值体现。汉代的董仲舒综合了周秦伦理精神,建构了“阳儒阴法” 、“德主刑辅”的综合伦理体系,中国封建社会从盛(汉唐)到衰(明清)的社会伦理生活,一直受其支配。当前随着工商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企业构建财务文化必须吸收周秦伦理文化的精神内涵,继承周代的德行精神和宽容精神,继承秦代的理性精神和勇敢精神。把德性与理性、“道德人”和“经济人”融为一体,这也是现代经济管理理论成果在企业财务精神构建上的具体运用。 在当代理财精神中融进德性与理性相结合的伦理价值观更有着当代环境所导致的深层原因:
第一,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对优质的产品、清洁的环境、安全的工作场所、高尚文明的精神生活越来越渴望,这种需求强烈排斥的非道德理财行为,加之信息传递的迅速,非道德理财行为的暴露会使企业瞬间失去原有的一切,而且随着改革的加快,法规在逐步完善,政府的执法力度在不断加大,企业非道德理财行为成本必将高于非道德理财的投机收益。第二,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争的是忠诚顾客,即顾客满意度高企业就能持续,再加上有德行的企业能给员工创造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平台,从而留住人才。第三,管理的实质就是协调,想使理财活动卓有成效,就必须做到方方面面在利益的分配上相协调,这是企业理财的道德底线。
财务文化的伦理价值观构建思路
基于以上论述当代财务精神应建立在理性和德性相结合的伦理价值观基础上。在理财实践中首先以诚为本、以信守业。我国目前已经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把它确立为基本原则,并在具体的条款中作了规定,在目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只要坚持至诚守信,最终一定会带来更大的利益收获。诚实守信要求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如实反映财务状况、真实披露财务成果,不偷逃税金,对各种投资者同股同利,不故意拖欠供应商货款,对债权人按期还本付息,不欺诈合作伙伴,不坑害消费者,遵守诺言、实践成约。其次要崇德重利、以德载业。在处理财务问题碰到利义冲突时,要舍利取义。自觉遵守竞争道德文明经商,通过内部财务制度的制定和贯彻逐渐消除理财中的不良财务行为,筹资时既要筹资成本更要考虑筹资行为的合法合规性,投资时既要考虑企业的投资报酬与风险,更要考虑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保要求,运营中既要注意收支的积极适时平衡,增收节支开源节流,更要顾及员工的身心健康与消费者的“物有所值”。最后要和谐共进。制定财务战略时注重协调,在理财中利用经济手段协调国家、投资者、债权人、购销客户、经营者、劳动者等各方经济利益,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对外追求“人和”,坚守正道,力避过与不及的短视理财行为,使企业外部财务关系保持一种正义和谐持久的良好状态,以便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并使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族的繁荣统一起来,使企业与人文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之间保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把企业利润和社会文明、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环境价值相统一。
在理财中通过资金划拨和监督使用,保证绿色生态环境的维护,把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溶入财务预算中,渗透在财务指标体系里,在理财系统建立科学理性的责任保障,将用于社区、环保、慈善等项资金予以规划,将目标任务逐层分解、量化落实、授权负责并及时进行事后考核;对内则通过平等和谐的理财环境使财务精神理念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给员工创造安居乐业的生存空间,通过财务指标来体现对经营者和劳动者价值的承认与尊重,使企业财务目标和经营者及员工个人目标相协调,并在理财过程中注意企业资本结构的和谐和各项物质资源的和谐并存。
结合企业实际,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并借鉴外国优秀管理经验,构建符合时代精神特征的企业财务文化是企业未来走向成功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