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面试官:忠诚度是第一标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6-30

  因为是建筑,所以每年的应届毕业生招聘季节,我们都将目标锁定几所主要的院校。并且这一次为节省精力,我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并没有大范围的接受,而是直接与学校就业办联系,取得了一些相关专业优秀毕业生的资料。我们要求学校推荐的基本原则,一是学习成绩优秀,二是最好有学生干部经历。

  这些受到推荐的学生总体素质都非常不错,在简单的笔试后,7名学生脱颖而出,将参加我们的最后复试。

  守时是“必须”的美德

  “守时”虽然不是我们遴选人才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显然是一个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面试通知时间是上午9点,7位应聘者有5位提前5-10分钟到达,通过抽签排定了面试的顺序。另2位中有一位迟到了7分钟,另一位迟到了15分钟,排到了后面。可惜的是两位都只简单地以“堵车”二字轻描淡写的解释了迟到理由,甚至没有说句“对不起”。

  应该说,7位应聘者的专业成绩以及在学校的表现都是不相上下的,我们要从7位中选出2位非常的为难,因此每个人在此类细节上的表现留给面试官的印象也就非常重要了。也许迟到不是唯一的原因,但从参加面试的副总眼中可以明显看到他对这两名应聘者的失望。

  忌讳拿国企当跳板

  一些学生选择将国企当作跳板,一旦时机成熟就另谋高就,这是我们最忌讳的。

  一个外地籍的学生被问到为什么选择留在本城时,他的回答是:其实在哪里我倒无所谓,只要能有发展。然后我问到:那如果你进入我们公司以后,又发现还有更好的机会呢?他自信而坚定地回答:如果对我的发展有利,我会选择跳槽的。的确,人才的流动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但对企业的忠诚度依然是我们选拔人才的第一标准。

  还有个学生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和你的部门经理发生了极大的矛盾,甚至于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你会选择怎么做?该生回答说:如果矛盾实在是不能化解,我会选择辞职。而在我们看来,员工对企业应该是一种近似家的联系,如果仅因为这样的原因就放弃的话,那他的忠诚度也值得怀疑。

  国企文化必须尊重

  受多年国企文化的熏陶,国企人“以企业为家”的观念是十分强烈的。因此在我们的面试中都会问及应聘者一些背景情况,以作通盘了解。第三位应聘者是个女孩子,短发、套装,看上去非常干练,回答问题也简洁明快。可当办公室主任问到她的家庭情况时,她却拒绝回答。于是办公室主任说:我们公司的员工都将企业当作一个大家庭,我们不仅会关心你的工作情况,也会关心你的生活情况。谁知道这个女孩子拒绝的原因却是:这是我的个人隐私,我觉得没有必要向别人透露。也许这样的女孩子更适合到外企工作,但对于国企却是不适合的。我们更希望我们的员工能完全融入我们这个集体。

  我们看重奉献精神

  因为已经到了面试的最后一关,所以我们打算公开职位的薪酬。作为国企,我们采取的仍然是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的薪酬方式,事实上我们员工的收入在同行业中并不算低。但由于后两项的不确定性,因此我们在面试中只会告诉学生基本工资的级别划分。一位学生在听完我们所说的工资水平后,满脸的失望表情,然后又不停地追问:每个月的奖金大概有多少呢?过年过节的奖金多吗?加上奖金我的收入大概能达到一个什么水平呢?而这些都是我们在面试中不可能明确告诉的。过多这样的问题让几位面试官都非常的反感。初出校门的学生就将收入看得如此之重,我们也不期望他能对企业具备什么奉献的精神。

  独立的办事原则很重要

  由于是学校直接的推荐,面试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对学生成绩的真实性作过多求证性的询问,而是将重点放在设置一些实际的场景模拟。

  印象深刻的是第四位面试的学生。我向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的部门经理和副总经理,同时向你下达了一个任务,并且都要求你在下班之前完成,而很明显下班之前你根本不可能把两件事情都做完,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他说:这个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会根据事情的紧急程度来判断孰先孰后,先做紧急的,但同时向另一位作出保证,至少在我离开办公室之前会为他做好。很明显这个答案让我们几位面试官都非常满意。其实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单位是非常普遍的。碍于领导的权威两边都答应下来,结果却两边都没做好,反而耽误了事情。我们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是希望我们选中的员工对事物具有独立的判断力,而不是延续那种唯唯诺诺的老风气,这对国企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一上午的紧张面试,我们最后确定了2名学生进入。这个淘汰的过程让我们非常为难。说能力,他们其实都很优秀,但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我们不仅要求素质优秀,还要选择最适合我们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