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财务信息化发展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范源 曲凯泽 徐博 时间:2014-06-01
财务信息化不仅要使会计工作自身现代化,而且要使单位管理现代化,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财务信息化的最终目的。这就需要高级管理人员的重视单位实施财务信息化。电算化的实施几乎涉及专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同时还涉及专业的体制的变动,这都需要单位领导出面组织和协调。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也很重要,在整个单位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单位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管理制度,提高单位管理要求,还要修改扩建机房,选购、安装、调试设备,自行开发或培训财务信息化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等工作,以上工作必须做好,否则不能正常工作,由于财务信息化的整体效益并使其不能深入持久开展下去,单位的整体效益将无法实现。 
   
  四、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任何一种先进的工具都必须由掌握先进技术和技能的人去操作,实现财务信息化也要求财务人员和有关业务人员具备相应的财务信息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开展财务信息化工作,业务人员的工作手段是计算机硬件,财务信息化应用软件和其它软件要保证会计工作安全、高效、持续、稳定地开展,就必须掌握使用这些手段的技术和知识。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与平常见到的操作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会计须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对经常出现之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将导致系统崩溃。财务信息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要全面参与单位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技巧。财务信息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电算化会计使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单位应立足于国际形势,起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够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财务信息化,促使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和“管理型”、“智能型”转变,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同时,要加强并制定实事求是的财务信息化人员培训计划,要注重实效,不搞一刀切,考核培训应遵循自愿原则,只有准备实行财务信息化的单位,才要求其会计人员培训,取得财务信息化合格证。财政部门在进行账务审核的同时审查其会计人员的资格,这样可以利用学习目的性强、效果好,对暂时或一段时间内不准备实行财务信息化的单位,其会计人员培训延缓,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培训的内容要切合实际工作需要,学了就得能用上。对会计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聘用专业人员,毕竟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这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只要培训,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申昌元,《制约我国财务信息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时代潮》2003年22期。 
  [2]薛云奎,《手工会计的技术特征及其对电算化会计的局限》,《会计研究》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