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企业知识转移效果的知识特性选择
提要知识转移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但如果不注意知识与企业的匹配性,就会影响知识转移效果。本文提出只有选择满足根植性、适配性、时效性、市场性的知识,才能提高知识转移效果,从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关键词:知识转移;根植性;适配性;时效性
知识是创新的源泉,知识转移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但是,陈国宏(2008)的研究表明,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引进技术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作用并不明显。本文将从知识与企业的匹配性,提出如何选择知识来提高知识转移效果。
一、知识转移的涵义
所谓知识转移就是把知识源转移到组织其他人和部门的过程。企业知识转移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来自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如研究开发部门、工艺设计、生产制造部门、供应和销售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对知识的共享、创造、转移和学习;第二层是企业与外部的知识转移,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之间或国家间的知识转移。
二、能够提高知识转移效果的知识特性
转移什么样的知识对于知识转移效果至关重要,本文认为选择满足根植性、适配性、时效性、市场性的知识才能提高知识转移效果。
(一)根植性。知识的根植性有两个涵义:一是指知识源的核心知识或理念来自企业自身;二是指转移的知识能够被企业真正消化吸收,并与企业精神、文化、理念融为一体。
之所以将根植性作为知识转移的一个特性要求,是因为根据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精神及高翠娟(2010)的观点:企业自主创新的涵义是企业在自身原始技术(知识)创新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各种技术(知识)的集成创新和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难于模仿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并将其市场化的过程。可见,从长期来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求知识转移必须根植于企业。不少学者的研究以及企业实践都证明,根植性对知识转移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关涛(2010)对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实证研究表明,知识特性(默会性、简单嵌入、复杂嵌入)对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的影响作用显著。张睿(2008)通过实际采集的数据对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认为知识源与接收方信息对称、文化融合对知识转移效果有正的影响作用。有学者认为组织知识的转移要比物质知识的转移难很多,因为组织知识比物质知识难以编撰,并且它们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显然对根植性较强的知识可降低组织知识的转移难度。
(二)适配性。适配性指知识转移中的知识是企业及各部门需要的知识,转移的知识量与企业及各部门的吸收消化能力相适应。之所以说“企业及各部门”是因为分别针对两种知识转移——企业与外部、企业内部。
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与其相应的知识结构的支持,知识结构不合理必然影响创新能力,知识结构涉及知识存量、知识分布、知识水平和知识类型,所以知识转移中的知识必须满足自主创新能力需要的知识结构。另外,由于知识学习软、硬件的差异,企业及各部门对不同类型知识的吸收消化能力不同,在特定的时间段,转移的知识量低于或高于企业及各部门的吸收消化能力,均不利于知识转移效果。适配性要求企业应根据创新目的搜寻、筛选和合适地转移知识。现实中,不少企业也特别注重企业学习、培训,但是由于转移知识适配性欠缺,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学了许多无用或消化不了的知识,没有达到提升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市场性。知识的市场性有两层涵义:一是知识转移满足企业市场战略要求;二是知识转移遵循市场运行规则。知识转移的市场性指明了知识转移的物质利益目标和知识转移交易规则。
陈建东(2006)认为知识管理本身即是战略管理其中的一项具体内容;杜晓君(2009)基于131家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跨国公司采取的全球战略会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模式的选择,东道国市场差异性和市场重要性与知识转移模式的选择也紧密相关。可见,作为企业知识管理主要内容的知识转移必须满足企业市场战略要求,才能使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战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