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防范物资采购风险之我见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01
(一)建立与完善责任风险控制。首先,应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加强对职工尤其是采购业务人员的教育,不断增强法律观念,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做到依法办事,培养企业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其次,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随着企业采购模式的不断进步,物资供应部门需要大量的既懂招投标、合同、法律、市场调查,又懂材料、设备等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只有不断加强对物资采购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才能根本上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采购风险。
(二)加强对物资采购招标监督。
一是检查物资采购招标是否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发生。采购经办部门和人员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调查,选择合格供应商。是否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一次复审评定。二是加强签约监督。由企业法律事务机构检查合同条款是否符合有关政策、法律,并加盖合同专用章;通过成立供应商管理评审小组,对那些不讲效益、舍近求远、进人情货等非正常情况进行严格审定。
(三)加强对物资采购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全过程的是指从计划、审批、询价、招标、签约、验收、核算、付款和领用等所有环节的监督。重点是对计划制定、签订合同,质量验收三个关键控制点的监督,以保证不弄虚作假。内部监督、财务审计、制度考核三管齐下。科学规范的采购机制,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价格,提高物资采购质量,还可以保护采购人员和避免外部干扰。这里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为了避免因物资采购计划编制不科学,规格、型号、数量不准确,造成物资采购积压,应该按照控制制度要求建立物资采购计划分级审核体系,审查企业采购部门物料采购计划的编制依据是否科学:是否存在大计划、人情计划等不符合实际的情况等避免出现积压浪费现象。
2、企业要降低质量、交期、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的采购风险,晟关键的是建立起供应商管理体系。首先,应对供应商的品牌、资质、销售业绩、仓储能力等进行详细的调查,有可能派人到对方进行现场考察,以做出整体评价。成立一个由采购、企管、技术部门组成的供应商评选小组,对供应商的质量水平、交货能力、价格水平、技术能力、售后服务等进行评选。其次,对供应商的产品进行小批量的试用,根据合作情况,逐步加大采购的力度。第三,对供应商进行年度考核,对合作很好的供应商,与其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避免采购物资质量风险。按照采购物资使用安全进行分类,重点对在井下使用的物资进行二次检验。
3、做好合同鉴订管理。一是审查签订经济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主体资格,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二是审查经济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三是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要求。四是审查经济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完备,文字表述是否准确,合同签订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不合法现象;提请当事人对缺少的必备条款予以补充;对显失公平的内容予以修改;对利用经济合同的违法活动予以制止,从而减少和避免经济合同纠纷的发生。
4、做好对合同台帐的管理。当前,合同纠纷日益增多,如果合同丢失,那么在处理时会失去有利的地位而遭受风险。因此,设立专人建立合同台帐、做好合同登记,运用科学管理手段,随时掌握合同履行的进展情况,也是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合同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5、加强对物资采购合同执行中的管理。一是依据合同的内容和交货期情况,是否及时做好物资到货验收工作和原始记录。二是做好物资验收工作,到货物资型号、规格、数量是否与合同相符,是否三证齐全等,严格依据国家标准验收。发现与合同所订产品不符或有数量、质量问题应及时记录,并反馈给供应商及时处理。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而且有可能使合同风险严重化。
6、建立物资采购过程绩效考核制度。许多风险归根到底是人为风险,企业应根据物资采购各个不同过程,建立各个环节的续效考核制度,把采购任务和各项相关指标和责任转化分解,明确规定出库存指标和工作标准,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个人,结合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层层把关,调动积极性。以尽量避免采购风险的发生。
内部控制不仅体现在制度和程序上,关键是如何控制物资采购各个关键点,只有不断加强对物资采购各环节人员的管理,建立部门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关键岗位轮岗和定期检查制度,才能使制度发挥其应有的控制作用,把企业物资采购风险降到最低,提高企业的物资采购效益,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