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趋势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艳 时间:2014-06-01
  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随着对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西方学术界的专家和学者们发现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其实是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因此,内部控制的研究重点也逐步从一般含义向具体内容深化,进而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其主要标志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88年5月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在该公告中,正式以“内部控制结构”取代了“内部控制制度”,并明确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供达到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此外,该公告还指出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由主要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要素组成。其中,会计制度是内部控制结构的关键要素,控制程序是保证内部控制结构有效运行的机制,尤其强调了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为等控制环境的重要性。这一阶段的内部控制开始把控制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与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一起纳入内部控制结构之中,而不再有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之分。
  四、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企业组织形式与经营业务的发展变化,人们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长期以来,内部控制被人为地分成控制机制与控制方法两个层次,但是在实践中人们却发现,内部控制的控制机制与控制方法其实是浑然一体、缺一不可的,控制机制是内部控制的前提与条件,控制方法是内部控制的关键。过去对控制机制尤其是对内部控制的权利配置机制的忽视是影响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重大障碍。因此,需要深化对控制机制的研究,并把它内化、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框架。于是内部控制的发展进入第四个发展阶段,也是当前的最高发展阶段,即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其主要标志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会计学会(AAA)和财务执行官协会(MAA)共同组成的资助组织委员会(COSO)在1992年9月颁布的并于1994年进行了增补的指导性内部控制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著名的COSO报告。该报告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三项目标和五大要素,标志着内部控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堪称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里程碑。COSO报告统一了社会各界对内部控制的认识。COSO报告框架是世界上最早发布的最具权威性内部控制框架,也是当今世界应用最广泛的内部控制框架。
  
  参考文献:
  [1]刘文奇.内部控制概念演变及其影响.中国内部审计,1999.
  [2]石爱中,孙俭.从内部控制制度历史看内部控制发展.中国审计研究,2006,(6).
  [3]李凤鸣.内部控制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