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险管理视角下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01
关键词:风险管理;国有企业;绩效评估;完善
1 做好企业风险管理和绩效评价的意义
企业风险管理不仅仅是控制的问题,早期风险识别和后期风险的应对与控制也非常重要。所以,有人认为,风险控制取代内部控制是早晚的问题。风险控制不可能取代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与风险控制既有交叉,也有结合。首先,从名称来看,风险控制是以目的来命名的,而内部控制是以范围来命名的——可以说企业边界范围内的所有控制都是内部控制,但企业边界范围内的控制并不全是风险控制,并且,风险控制的对象范围,要超出企业边界,包括外部环境控制与适应等;其次,两者的对象不同:内部控制的对象是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而风险控制的对象是一切与风险有关的活动;第三,两者的目的不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经营的目的是盈利-所以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获利,而不仅仅是控制风险;而风险控制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控制风险,所以,两者本身目的是不同的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涵盖风险控制的目的的;第四,两者的最终目的具有同质性:虽说风险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风险,但我们也知道,控制风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收益的不确定性降低,从而获得更多的期望收益。
企业绩效评价是企业利益主体对于企业经营业绩进行的考评,这种考评通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利益相关者的收益水平,也会对企业的未来产生影响。绩效评价的主体不同,其目的也各有不同。企业内部的绩效评价通过设定一定的指标,由人力资源部门对于企业职工进行的考评,起至对职工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基于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价是为了控制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的效益。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2 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完善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
2.1 当前我国国有绩效评价体系的问题
首先是财务会计报告缺陷,现行财务报表中,某些会计要素定义的狭义性,以及以历史成本为主的计量属性,使得会计要素所反映的内容滞后,收入和费用计量不合理,导致财务评价的过时。现行资产的确认主要强调以交易为前提,交易活动立足于过去的经济行为。以交易和事项观定义的资产,使得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自创商誉等无形资产得不到确认,将信息使用者在决策中比较关注的信息排除在财务报表以外,导致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完整和不及时。
其次是收益确认滞后,由于现行财务报表采用现行收益观,导致收益确认的滞后,没有披露国有企业未来的收益预期,导致企业行为短期化。现行收益观在计算净收益时,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实现原则要求在确认收入和利得时,不仅权利或义务的变化已经发生,而且必须通过相应的交易可以转换成现金或取得现金索要权。这样,净收益是通过以现时价格计量收入,而按配比原则以历史成本计量成本费用。这就会引起财务报表内在逻辑的不统一,计算出来的收益也不够客观可靠。
下一篇:浅谈企业的文化品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