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增加值在企业激励机制中的应用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4-06-01
以EVA为基础的绩效评价系统的建立,有效地为“有激励地补偿”提供了依据,这种补偿的目的在于激励经营者从所有者的利益出发开展活动。同时随着企业经营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变得越来越多,所有者和经营者都越来越不满足传统会计准则下绩效的测定方法和结果。所有者怀疑这种结果的准确性,经营者则要求有更多业绩评价的弹性,因此利用EVA技术对传统的激励机制进行改进和创新已成为1种重要的发展趋势。结合西方1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以下3种激励机制具有可行性:
(1)EVA奖金计划
EVA奖金计划有3个要点:1是奖金的发放额度取决于经营者在1定时间内对企业EVA的改进程度。依据改进的EVA而不是依据EVA的绝对数的原则是解决因经营的内部外部环境的不同而引起的问题。即使是那些具有负有EVA的经营者,因为EVA的改进程度较大,可能获得较高的奖金;而那些具有正的数额较大的EVA的经营者因EVA的改进程度很小,可能只获得较少的奖金。2是以EVA为基础的奖金制度认为,EVA奖金的发放额度主要取决于管理者的绩效,并应当是无限的,这实际上解决了传统的奖金激励计划因奖金发放封顶而引起的激励不足的问题。3是为避免经营者的短视行为,EVA奖金系统引入“奖金银行”概念,即年度奖金奖励不被全部发放,而将其中的1部分存放在公司的专户上,从而使经营者具有风险感;这部分封存的奖金直到经营者实现了持续的EVA改进之后才发放。例如可以将当年的奖金存放起来1/2或1/3,然后下1年度发放。由此,在经营业绩良好的年份,经营者实际获得的现金奖金和存放在“奖金银行”的奖金得以增加。然而,在经营业绩不佳的年份,经营者获得的现金分配减少,其在“奖金银行”的奖金也将减少。由于任何1年所发放的奖金额取决于过去若干年应得奖金累计额,所以长期和短期奖金激励之间的差别消失了。同时,在“奖金银行”制度下,EVA目标能自动地在各年度里自我调整,而无需每年进行谈判。因为不管什么原因,只要EVA下降,则经营者在这1年获得的奖金将会下降,甚至得负的奖金。然而,获得下1年奖金的最低绩效标准也会自动地依照已建立的规则而降低。这种自动降低的机制将有助于激励经营者度过难关,同时又给予他们获得奖金的新机会。所以说EVA奖金银行实现了在同1时刻既强调了长期激励,又强调了短期激励的目标,这对于改革国有企业现行的奖金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有条件的EVA经理期权计划
与传统的期权奖励计划相比,这种期权计划没有更多的限制。(1)基准价格的限制。1般而言,股票期权的授予价格以公司与经营者签定股票期权合同当天前1个月的股票平均市价或前5天交易日的平均市价的较低者为基准。(2)有效期限的限制。为了引导经营者将EVA的最优目标定位于中长期。这种股票期权的有效期限1般为3~10年。如果由于经营者的严重过失造成企业巨大损失的,例如使企业的EVA骤然下降50%以上而被董事会解职的经营者,其股票期权也相应作废。(3)购股数量的限制。通常可购的股票数量,1般占总股本的1%~10%,这1数量限制的目的在于既起到充分激励的作用,又不损害企业所有者权益。(4)其他附加条件的限制。例如期权不能1次执行,而要分批、分比例执行;规定购买股票转让套利期限不低于几年等等。这种限制的目的在于保证股票期权在长期内保持对经营者的约束力。有条件的EVA经理期权计划尽管有很多限制,但它可以使高级管理者获得真正的所有权,因而在很多情况下,它比奖金计划更为有效。
(3)EVA奖金期权计划
这是1种建立在EVA基础上,把奖金和期权相结合的1种创新的激励机制。它有3个特点:(1)这种期权最初是实值期权而不是两平期权;(2)股票期权的执行价格随时间推移稳定提高,而且是按资本成本设定的,所以说这种期权可以被购买,但得不到保证;(3)经营者只可按其奖金的1定比例购买股票期权限,从而使得只有那些在经营活动中使EVA改进的经营者,才有资格分享整个公司获得成功之后实现的利益。举例说明,假定某公司股票当前市价为每股10元,资本成本贴现率为10%,则股票最初执行价格为每股9元(=10-10*10%),由此这种股票期权价值为每股1元。当经营者购买时,每股需付出1元,从而使之具有风险,而且经营者购买的额度在其EVA奖金之限,假定这1股票期权期限为6年,其执行价格自动地依据企业资金成本率10%由每股9元提高到每股14.4元(=9+9*10%*6),也即是经营者现在购买期权每股需支付1元,6年之后需随时间推移而提高了执行价格至每股14.4元履约。这种执行价格提高意味着只有当公司权益价值增长超过执行价格增长时,经营者方可获得额外的收益分享。EVA奖金期权计划吸收了奖金和期权两种激励机制的长处,因而是1种10分受欢迎的激励机制。
当然,建立在EVA基础上的激励机制,并不局限于以上3种。不同的类型的公司在设计这种激励机制时应更多地考虑到自身特点和适应性,但其目标同以上3种模式是1致的,即激励经营者像所有者1样采取行动。
参考文献
[1]姜春凤.浅论试行经理股票期权制.1999.
[2](美)Al.埃巴.经济增加值—如何为股东创造财富[M].中信出版社,2001.
[3]以蔚华.资本约束与经营转型[M].中信出版社,2005.
下一篇:初探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